美文网首页故事大王
湖南大学贫困硕士毕业生殉情:爱的教育,对孩子意味着什么?

湖南大学贫困硕士毕业生殉情:爱的教育,对孩子意味着什么?

作者: 钟泰源学校 | 来源:发表于2020-08-31 22:05 被阅读0次

2020年7月6日,一个29岁的生命陨落了。出身贫寒、靠爱心人士资助完成中南大学本科、湖南大学研究生学业,在大型企业工作一年的陈露阳因情爱所困,从分手,到自杀,仅历经27天,年迈父母老泪纵横,世人皆叹惋。

2011年8月,新宁县委组织的“圆梦大学”的爱心资助活动中,瘦小的陈露阳吸引了社会爱心人士林枫的注意,此后9年内,他不断接受着来自林枫的资助。

当然,勤奋好强的陈露阳在本硕在读期间也是不负所望,成绩优异,奖项频频。2019年顺利毕业的他,获得了广州一家大型企业的工作,按说最难的坎儿都已经过去了,可就在他工作后一年,却因为失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他的心事,藏匿于那些绝望的日记,也将掩埋于尘埃。故事中的女主角冷漠的回应,成为了促使他轻生的最后一根稻草。那句“结束了,对不起,我要做一个自私的人”令人揪心不已。

分手,是我们都可能会经历的事情,多数情况下,我们最终都可以从它的阴影中走出来。可是为什么这样一位上进的年轻人,却会选择轻生?

分手,或被分手,归根结底,更深刻的原因,是我们没有“被看见”,而导致的挫败。

不知道你的孩子,在小时候有没有类似的问题:

我的一个朋友昨天说,她8岁的孩子把碗打了,她说,“看我不收拾你!”然后,她孩子真的就不知所踪了。

后来,她和老公心急如焚地四处找寻,终于找到孩子了,给他一顿臭骂,孩子哭着说再也不敢了。把孩子骂哭,她也很自责,可是后来她平静下来,问孩子,“你为什么犯了错误还要躲起来?”孩子说,“我就是想看看妈妈会不会来找我”。

朋友很奇怪,问我为什么孩子会这么想。我对她说,很显然,他只是想确认,在自己做错事情的时候,你是否依然爱他。朋友说,可是我很爱他啊!我说,可孩子不一定这么看,孩子会根据父母是否惊慌失措的寻找他,来确认自己是被重视的。

往大处说,这样的重视和关注,会让他实现某种自我价值感。也就是,无论我是怎样的,你是否会一直爱我、重视我。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对处于18-25岁这个阶段的年轻人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这样的阐述(本文中特指未婚育的年轻人):

成年早期阶段,人的一项重要的心理需求是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爱情的实现。亲密感包括各种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无论是友情、爱情、亲情。获得亲密感的社会意义,在于实现一种能与别人同甘苦的情谊。

如果我们没有机会去关心和帮助别人,不能与人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进行深层次的情感链接,就会感到孤独,如果屡屡遭受挫败,甚至会回避一切亲密关系,在社交方面出现问题。

你也许会困惑,陈露阳明明获得了爱心人士的资助,应该是获得了很多爱啊,为什么还是会选择自杀呢?虽然家庭情况不好,但是父母也是很善良的人啊,怎么可以这么没有良心呢?

或许,背负着大家的期望成长起来的陈露阳,他自然是清楚的,正是因为太清楚了,才让他的成长每一步都不敢行差踏错,正是对自己的这股“狠”劲,逼着自己一路走到硕士毕业。

不是每个家庭都会遇到这样的悲剧,再优异的孩子也需要拥有爱的能力,孩子的内心才会更有力量,而不会因为受到挫折,就选择逃避。反之,越缺乏爱的能力,孩子对爱的渴求也越强烈,采取的方式却未必恰当,反而越容易因为一些挫折而陷入绝望。

所以,除了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让孩子拥有爱的能力,意义更为深远。

01  孩子是如何感知爱的呢?

答案是,“被看见”。

正如刚刚我提到的朋友孩子的那个例子所说,孩子需要通过一些事情来确认你是爱他的。现在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

当孩子分享他的喜悦和收获时,你是否表示了共鸣和认可?

当孩子有了负面情绪,你是否察觉,并给予安抚,教育他如何应对?

当孩子生病、受伤,你是否表示关心,并处理和安慰?

当孩子犯错和碰壁,你是否依然接纳?

诸如此类。无论是我们,还是孩子们都渴望自己的需要、情绪和感受、说过的话被放在心上,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

拥有爱的能力的人,往往父母爱的能力也很足,反之,就需要通过进行更多的学习和体验,来重新获得。作为父母,如果我们能给孩子从小营造一个好的原生家庭,那么孩子在未来就更有可能获得高质量的亲密关系,在生活中更顺利,在事业上也会更顺遂。

02  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做些什么?

1.  要尊重他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感受和独特性

孩子不是我们的附属品,他可以有自己的各种感受、七情六欲。我们只是需要接纳,和引导他们用更好的方式去处理和应对。长大后,孩子自然会对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和感受更敏锐,心理更健康,社会适应更良好。 

2. 要做孩子的榜样,而不是颐指气使

作为父母,我们已经在成长的过程中对自己有了相对客观和清晰的自我认知,我们深知自己的优缺点,自然而然也会对孩子形成一些相应的期待。但是要注意的是,在孩子小时候,如果你希望他培养相应的习惯,就要以身作则。

3. 情绪稳定,不要随意打骂孩子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父母如何应对情绪,对孩子的一生影响重大。情绪稳定的家长会让孩子获得更多的心理安全感和良好的自我认知。

总之,给予孩子满满的爱,会让孩子更加自信,更有力量,会相信自己有战胜困难的能力,在逆境中也能扬帆起航,在顺境中会愈走愈高。

但愿你,会在探索内心的过程中拥有越来越多的爱的力量,与你的伴侣共同进步,成为孩子的榜样。但愿你的孩子,会沐浴在来自你和爱人的充沛的爱里,不断成长。

原创 郭欣雨 知子花教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湖南大学贫困硕士毕业生殉情:爱的教育,对孩子意味着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knps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