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五年级孩子的身心处于和谐平衡的状态,他们的身体直立挺拔,优美轻盈;他们对内在有更多的体会和发展,但仍然与世界保持着联系。故内心对美,对事物的品质有着相当好的感受力和领悟力。而且对这个年龄的孩子也特别需要在不同层面给予他们美的体验,在他们心里埋下美善的种子,为他们即将到来的黑暗混乱的青青期打下一个好的基调,让他们在那个艰难的时期仍不失希望。
几何学是“形”学,在徒手画的各种形中带入几何基本概念,然后在这些形上玩出美丽的色彩。
第一堂课上,我请同学们释义何为“徒手几何”,根据回答,他们大约也都懂得其中含义。

最重要的这个“徒”字,空也,便是不使用任何工具,空手来画。
这也是这个版块最大的挑战。
有了铺垫之后,我们首先从画圆开始。初时,孩子们都觉得好简单 “我一年级就会画圆了”,不认真做。
想想这样不行,我给孩子们讲了关于柏拉图“不懂几何者不得入内” 的故事,奠定了几何的重要地位之后,我又给孩子们讲了一代名家达芬奇画鸡蛋、画圆的故事,这之后,孩子们都不说闲话了,认真仔细地练习画圆。













接下来三天,我们好好感受了一把几何带来的视觉美感,并且我们为每个图形都起了名字。
比如之前曾在低年级时画过的“石头汤”。








还有“隧道”。

至今天,同学们已经可以相对用较少的时间来徒手画出一个圆了。而且我发现,孩子们的命名能力简直是太太太强了!
比如我们现在都熟知的“相切”。
当他们还不知道有这么一种关系存在时,他们的语言是“紧挨着内部边缘”,这语言描述,不能更形象了!所以在此基础上来画“隧道”时,我给出的作图步骤如下(当然在此时老师是一步步带领,并带有讨论的):
(1)在纸的中央徒手画一个圆。
(2)把一个正方形放入这个圆内,使它的四个顶点恰好“紧挨着这个圆的内部边缘”。
这里,我们讨论了如何做,各种方法后,有人说出了“四等分”。老师示范后,大家画。
(3)在这个正方形里画一个圆,使它紧挨着正方形的内部边缘
(4)以此类推,持续画下去。







像是用刀切豆腐一般,用线切出来的“线切圆”。


“点成圆”。







经过这几次美的欣赏之后,我打算带同学们感受一些“美的原理”。
还是从圆先开始。
所有人站成一个圆圈之后,我问大家:谁可以来试试找出一个位置,这个位置到每位同学的距离都是一样的?
当几位同学进行尝试之后,同学们发现他们找的位置几乎是重叠的,我问有无其他的可能性?他们都说没有第二种可能。
并且此时,同学们又发挥了强大的命名能力,给这个位置命名为“中心点”(即我们所说的圆心)。
“中心点”到每位同学的距离都一样。
接着通过活动体验,同学们相继命名了
弦(像弓箭的弦一样)
交点(直线与圆相交的点)
直径(这时的弦穿过圆心,而且长度总是一样长的)、半径等
就是这样,我们通过活动体验,配合讨论,看到了这些美背后的原理,这时有些同学会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样啊!



什么是直线呢?讨论后的结晶:向两方延伸,无始无终。
如果从一个点出发开始向一方延伸呢,就像从那里发射出去一般?射线!
除此还有其他的线存在吗?比如圆上的弦属于什么呢?它能延伸吗?
不能延伸!
对!那我们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
命名天才们:末线!断线!尽线!
不说严谨与否,很显然孩子们完全感受到了本质的区别啊。
我最后告诉同学们这叫线段,但是如果我们班有哪位同学出生得早一些,在线段还未被命名之前,那他起的名字也许是会被采纳的。
直线:无数的点亲密无间。
来自四面八方的直线穿过我的本子,又进入宇宙空间,无始无终。
射线:基于一点(一个端点),延伸至无限广远。
线段:有始有终(两个端点),长度固定。





接着,我们又复习了之前简单了解过的三角形种类:等边(正)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不规则三角形。
之后继续学习了钝角、锐角、直角三角形,同时简单介绍了平角、优角与圆周角。







在圆、直线和三角形的基础上,我们讨论了直线与圆的三种关系:“相切”、“相离”和“相交”。
然后,我们在这个美的原理之上,又做了两次跟圆相关的图:五角星和六芒星,重新感受几何之美。














最后一次指定作图: 正多边形





尾声。
同学们自己来设计,作为作品集的封皮,绝对风格各异。









如此,我们暂时结束了这个版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