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宋朝地方行政组织

宋朝地方行政组织

作者: 琴心雕虫 | 来源:发表于2024-08-29 23:26 被阅读0次

宋朝地方行政组织架构有点复杂,也容易理解错误,细细理顺:

府州军监、县镇寨、乡里等的设置

北宋前期,地方行政系统基本沿袭唐、五代旧制。从神宗时期开始,出现了较多变化。

府、州、军、监—一般地说,宋朝在地方设置府、州、军、监一级行政机构。北宋初,共设府、州、军、监139个。仁宗初,设322个。神宗熙宁八年(1075),减为287个。徽宗时,增至351个,南宋190个。

府:唐朝的府设置较严,如果不是为了提高都城的地位,便是为了将皇帝驻跸之地予以升格。尽管唐朝设府不过10处,但开启了后世府制的先河,对后代的地方制度发生重要影响。宋初承袭唐制,也在地方实行府制,但置府条件放宽很多,只要属于军事上或经济上比较重要的城市,都尽量设府加以统治,而且与日俱增,以致府在地方行政上的地位和功能,与普通州、军几乎没有两样。

北宋最多时共有府34,其中为京府4,次府即普通府30。四京府为东京开封府(都城汴京)、西京河南府(洛阳)、南米应天府(宋城)、北京大名府(大名、元城)。东京系沿后周之制,西京因后梁和后晋之旧,南京则在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升建,北京在仁宗庆历二年(1042)升建。次府如颍昌、真定、太原、京兆、河中、风翔、江宁、江陵、成都、兴元等府。四京府的地位在普通府、州之上,南宋时,共设42府。

宋朝还实行“藩府”制,将行在府和陪都以及一些重要的府州定为藩府。神宗熙宁间,大藩府有三京(除汴京以外),京兆、成都、太原、荆南、江宁府,延、秦、扬、杭、潭、广州,共14处。南宋时,藩府有三京、颍昌(即许州)、京兆、成都、太原、建康(即江宁)、江陵、延安、兴仁(即曹州)、隆德(即潞州)、开德(即澶州)、临安府,秦、扬、潭、广州,共18处”。藩府较“节镇”稍高一等,在大臣出任地方官和官员的职田方面有密切关系。

州:宋初承袭唐制,在比较重要的城市设州。北宋初,设州297个。神宗熙宁八年(1075),减为242个。

宋朝州的等级大致有两种划分,第一种是分为节镇(节度州)和防御州、团练州、刺史州四个等级、不仅表明州的重要程度,而且决定州的官厅设置;此外,这些等级名称又作为官称,用做一些武官的官阶,与各州实际毫无关系。第二种是分为雄、望、紧、上、中、下州六个等级。凡4万户以上者为上州,2万户以上者为中州,不满2万户者为下州”。另外,还有称为“化外”的羁縻州。

军:宋朝承袭唐、五代旧制,在军事要地设置军。五代后梁和后晋为了防制契丹,或加强对某一地区的控制,个别设置军。后周时,设军6次,皆寄治于县,隶于州“。宋朝开始较多设军,神宗熙宁八年达27处。军的地位略低于州,所谓“地要不成州而当津会者,则为军”。军分为两个等级,即军和军使。两者的区别在于,军与府、州、监同级,而军使实际只是县级行政单位,因为种种原因,需要增加事权,才加军额,其行政长官仍为知县。所以,实际上是“知县兼军使”。但军使毕竟地“当津会”,事权重于县。所以,军使的地位“在县之上,军、监之下”。此其一。军与府、州、县一样,隶属于路;军使则隶属于府、州。县,而军使一般则仅辖倚郭县。此其三。军和军使,都是当时的地方行政单位之一。

监:宋朝沿袭唐、五代旧制,在坑冶、铸钱、制盐、牧马之地置监。五代时,因这类监官的职权往往超过县令,乃有以监兼领县政的制度。于是监逐渐成为地方行政单位的名称。宋朝又进一步扩火其管辖区域,设置属县,增加其行政权力,使之成为与府、州、军同级的行政单位。神宗熙宁八年,仅设4监,后来逐渐增多。元丰时,增至56监。宋朝的监可以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是同下州的监,第二等是隶属于府、州的监,第三等是隶属于县的监。第一等监实际只是县级行政单位。神宗元丰时,同下州的监有4处,如荆湖南路的桂阳监,成都府路的陵井监,梓州路的富顺监,夔州路的大宁监。这一等的监一半除有倚郭县外,还有属县以及户口。如桂阳监有平阳和蓝山两县,共有主户 90866户、客户9982户。这一等监的另一半没有属县,但也有户口。如富顺监共有主2991户、客户8193户;大宁监共有主户1301户、客户5329户。表明这些监还管辖许多居民,显然还有治理民政的职责。隶属于府、州的监则没有属县,但也带有民户。如西京阜财监、徐州利国监、兖州莱芜监、卫州黎阳监等,共33处。隶属于县的监,仅处于乡、镇的地位,只是一些规模较小的矿冶、制盐场所。如商州上洛县阜民监和洛南县铁钱监,杭州钱塘县盐监和盐官县盐监等,共19处。

县、镇、寨:一宋朝在府、州、军、监之下又设置县一级行政机构,是地方行政区划两级建制中最基层的一级。

县以下,在居民稠密和工商业稍为发达或地形险要之地设置镇、寨。

县:宋朝承袭唐、五代旧制,以县为地方行政的最低层级。宋太祖开宝九年,共有县1806个;仁宗初,共1262个;神宗熙宁八年,合并为1135个”。将县分为赤、畿、望、紧、上、中、下七个等级。宋太祖建隆元年,分为八等,中等增加中下等。京都所治之地称赤县,京城的旁县称畿县,4000 户以上称望县,3000户以上称紧县,2000户以上称上县,1000户以上称中县,不满1000户称中下县,500户以下称下县字。后来取消中下县这一个等级,将不满1000户以下都列为下县。

镇、寨:宋沿隋、唐之制,各县在居民稠密、交通重要、工商业稍为发达的地点设置镇。最初实行镇将制,每防500人为上镇,300人为中镇,不满300人为下镇。后收回镇将之权归于县,另由朝廷委派镇官。宋朝著名的镇,如东京祥符县陈桥镇、密州板桥镇、秀州华亭县青龙镇、无为军庐江县昆山镇、真州扬子县瓜步镇、通州海门县崇明镇、濠州定远县藕塘镇、建州建阳县麻沙镇、太平州黄池镇、饶州浮梁县景德镇等。

在地形险要、必须驻兵扼守防御的地点,不论是平原,或是山区、沿海,都设置寨或要冲城。如南宋绍兴府余姚县的眉山和三山、庙山各寨,“皆系沿海控扼去处”。黎州的安静寨、要冲城、盘陀寨,也分设在本州各“形势控扼处”,与少数族接境的“紧靠边界瘴烟之地”。

宋朝还继承和发展了五代的巡检司制度。在重要地区和边远、险僻地段普遍设置巡检司。巡检司的设置不限境士,不分城里城外,不分路府界至。最大的巡检司可以统辖一路以上,如北宋时福建路巡检司、两浙路都巡检司、江南诸州巡检司。其次者可以统辖两州以上至十州。如真宗景德三年(1006),置京东五路巡检司,将京东路17府州分划成五路,每路管辖3-4府州,各设一所巡检司。再次者统辖一县至数县。如仁宗庆历三年(1043),开封府诸县各设一所巡检司。再次者只管一镇或一市、一场、一寨。如南宋嘉兴府华亭县,在青龙镇设管界水陆巡检司,又在县城外金山和戚漴、杜浦三处各设一所巡检司”。此外,又在沿海、沿江河海等设置巡检。如沿江有刀鱼船战櫂巡检,沿江河淮海有捉贼巡检。

乡、里等:北宋前期,沿袭唐和五代后周的乡村制度,大多数地区乡村实行乡、里制,少数地区乡村实行乡、团、里制。宋太祖开宝七年(974),撤销乡的建制,改设“管”。后来由“管”而演化出“耆”的建制,神宗时实行保甲法,全国乡村陆续改行都保、保、甲制。南宋时,乡村普遍实行乡、都、保、甲制,封建统治比前更加严密。每一都下设若干保,每一保设若干甲,每甲5户。有些地区如福建、四川泸州等,实行乡、里、耆、都制,有的地区还继续设“团”,相当于原来的乡。

宋朝州县坊郭内,地域较大者实行厢、坊制,厢下分设许多坊。地域较小者实行隅、坊制。神宗时实行保甲法,撤销坊的建制。

相关文章

  • 读书笔记39《行政组织学》

    一、行政组织定义 行政组织,就是指为推进国家公共行政事务而依法建立起来的各种行政机关的统称 二、行政组织组成...

  • 行政组织学【0856】

    1、简述巴纳德对行政组织理论的贡献。 2、简述行政组织激励的特征。 3、论述建立和完善我国行政组织监督机制的内容。...

  • 浅谈行政组织与政府间的关系

    摘要;行政组织是行政职能的载体,是行政管理的基础,也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行政组织体系是国家有效地发挥行...

  • 宋朝对藩镇割据的改良与防范

    宋朝来自宋太祖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他对割据势力的体会最深,按道理会对这样的行政bug进行重大修补。 宋朝统治者反思...

  • 聊聊历史(4)宋朝(2)

    编辑 参见:宋朝行政区划 领土范围 宋朝疆域变化(7张) 政和元年宋因五代之旧,结束了自安史之乱以来的分裂局面,基...

  • 分享

    (一)行政复议受案范围 1.行政复议受案范围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依照行政复议法申请行政复...

  • 《行政法》-----政府信息公开--依申请公开

    一、申请 1.《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27条 除行政机关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向地方各级人...

  • 公基之管理知识

    点一:公共行政概述 1、公共行政的含义 公共行政是指公共行政组织为了公共的利益和目的,以公共权力和法律为基础,对社...

  • 在建设工程了领域,易引发行政纠纷的行政行为主要种类

    在建设工程领域,易引发行政纠纷的行政行为主要有如下几种: 1、行政许可,即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

  • 热播剧 《清平乐》文化常识2——宋代行政区划

    宋朝除部分少数民族区域,宋代行政区划实行州、县二级制。与州平行的还有府、军、监,行政长官称为知州(府、军、监),如...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宋朝地方行政组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kxfl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