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
最近,著名互联网公司搜狗的CEO王小川不经意间登上了各大新闻媒体的头条。
起因是一位实名认证为搜狗员工的用户在社交媒体上吐槽,公司以统计员工加班时间的长短搞变相裁员。此举导致很多员工宁可吃饭遛弯,也要耗在公司,以此来消磨时间。
没想到王小川看到之后,不顾体面,亲自下场手撕员工,他发文怒怼:
公司没有这样的要求;
即使有,这样磨时间的员工也是对自己和公司不负责任,不如离开;
最后一句最粗暴:不认同公司制度的人,要么适应,要么帮公司改进,跑出来嚼舌头的,有种赶快滚!
我们来看王总的回应,他先是否定了公司有这样的制度。
那么那位员工是在造谣吗?也不见得。
公司但凡上了点规模,总会存在最高层与基层之间的沟通障碍,很多下情不能及时上达,或者由于种种原因,一些政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了偏差,使老板“好心办了坏事”。
现在经济形势不景气,很多互联网公司深陷裁员困境,为了裁员也是怪招迭出,比如强制末位淘汰,辞退加班少,或者不愿加班的员工。
可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为了保住饭碗,员工也不得不以怪制怪。所以王总很快就为自己留了余地,说即使有这样的政策,磨时间的员工也是不对的。
- 02 -
最后,王总霸气回应,不认同公司,也不愿意主动适应的员工,应该立刻滚!
对,没有任何斯文掩饰,就是“滚”字,毫无尊重可言。
不知道被骂滚的员工看过之后,会作何感想。
无独有偶,近日互联网电商巨头京东也曝出内部文件,要淘汰三种人:不愿拼搏的,不能干的,性价比低的。
这么说有问题吗?问题大了去了!
“性价比”是用来描述什么的词汇?把形容商品的“性价比”用在人身上,这合适吗?
一个大公司公然视活生生的员工为商品物件,这样的价值观令人瞠目结舌!
大多数上班族平时对大公司充满了向往和敬意。
一方面,公司大,说明自己有很强的实力,能够引领趋势,站立于时代潮头;
另一方面,大公司往往意味着规范的流程,人性化的管理,以及优厚的福利。
然后京东和搜狗这类大公司对待员工的冷血和粗暴,刷新了公众的认知,原来大公司狠起来更没底线。
- 03 -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国的互联网公司的发展已经取得了笑傲世界的成就。
互联网公司也因为竞争激烈、加班多,薪酬高而吸引着无数青年精英前来献身。
其中“996”(工作时间早9点到晚9天,一周上6天班)就是互联网显著的文化印记之一。
关于996这个话题,历来也是褒贬不一,毁誉参半。
有人觉得这是新时代的“包身工”,强迫员工牺牲个人休息时间,让员工沦为资本大鳄之下的廉价劳力。
但还有很多的人认为996有着更加现实的意义。
中国赶上了大好机遇,只有拼命工作,才能迎头赶上;同时,996这样高强度的劳动也意味着高昂的报酬,这对年青人无疑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甚至有人把996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觉得这是中国互联网科技赶超世界列强的大好机会。
但企业家办企业,单纯是为了中华之崛起吗?
我的一位前同事,五年前加入了一家互联网大公司。
当时公司高层很明确地规定,为了在财年末交上一份好看的财报,每年最后一个季度都要强制996,不管员工手头有没有活干。
公司还为这个运动式的加班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春雷行动”。
- 04 -
如果说创业公司生存不易,需要大量加班,而员工对这种残酷的现状可以量力而行,理性地选择是去是留,双方大可以相忘于江湖。
但很多公司已经从创业的小作坊发展到国内垄断性的巨头,已经稳居食物链顶端,摆脱了艰难生存的困境,居然还要在企业内部实行996。恐怕是因为企业主已经习惯了员工超时工作带来的红利,完全欲罢不能了。
类似996的加班文化在行业内愈演愈烈,公然从偷偷摸摸的潜规则发展成招摇过市的明规则。很多老板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甚至拿996来要挟员工,要么忍,要么滚!这种卑劣的行径还能用“振兴国家”的大旗来掩盖吗?
很多年前,在面临毕业择业的时候,我有机会加入一家非常强大,但又以加班狠而著称的高科技企业。
正好有一位前辈在里面担任高管,于是我就向他求教是否值得一去。
前辈说,那就要看你认不认同它的文化了。
现在想来,有点可笑,把强制员工加班的压榨行为粉饰成企业“文化”,这不但暴露了企业主没有文化,还有赤裸裸的嗜血本质。
- 05 -
我们国家的劳动法明确规定了对员工合法权益的保障。
比遵守法规更重要的是,企业应该给予员工充分的人格尊重。
但在现实中,很多企业想尽办法规避劳动法,打擦边球,一方面强制员工加班,一方面对抵制加班的人想方设法地除掉。
为什么这样反人类的价值观会大行其道,恐怕根因是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缺乏对人的基本尊重。
中国人强调一将功成万枯骨,成者为王败者贼。对成功的渴望,对失败的恐惧,让企业主无不绞尽脑汁,尽力让手下人多干活,少吃草。
搜狗的王总作为公众人物,为什么能枉顾道德和形象,肆无忌惮地让员工滚蛋?恐怕这是很多老板想说而不敢说的话。反正员工只是可以花钱买来的工具,你不干还有大把人要干。
此时此刻,我希望国家加强相关法规的执行力度,公众对那些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也不能再宽容大度。
人不是可以消耗的物料,人才更是应当给予充分的尊重和自由驰骋的空间,才能贡献创造和智慧。
缺乏经营智慧,急功近利,只知道消耗人工红利来生存的企业,注定不会发展长久。
把员工视作韭菜和电池,用完了就扔,甚至拿“性价比”这种物化标准来衡量员工,其本质是反人类,违背人的生存发展基本规律的吃人价值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