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看到有这样一条消息说近日有一个浙大的博士跳江自杀,此博士在他最后一条微信朋友 圈中,写道:可能我只是不太喜欢,也不太适合这个世界,所以再也不想多做停留了。不想在假装,也不愿在撒谎,只想做我自己而已,是真的难?并且他在最后的朋友圈中致歉家人“要说有什么遗憾那就是对不住家人吧,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对不起啊,妈,也是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只剩下愧疚,只愿下辈子投胎不做您的孩子,也不想再让您受伤。”
看到这里,心得凉了半截,为一个年轻的生命惋惜,一个智商如此之高的人,逆商居然是不及格很糟糕,想问一句,亲,你连死都不怕,还怕活着吗?
没错,养育孩子,就是养育自己的过程。做了父母之后真的是要把自己再养一遍。我们经常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就安排这么小的孩子就开始接触各种早教班,兴趣班。每天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有好的学习,才能考上好的大学,考上好的大学,才能找到好的工作,找到好的工作,你的人生就很一片光明了。真实是这样的吗?这到底是父母的需求还是孩子的需求....要反思的是,每一个心理有问题的孩子背后都跟他成长的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根源在于父母的养育方式出了问题。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甚至达到了溺爱的程度,孩子就是家里的小霸王。受了有一点点挫折就大哭小叫,承受不起。我们生来不不会做父母,也没有上岗证,全靠自学和自己领悟,为人父母的终极使命是,培养出一个适应社会的孩子,一个能和世界相处的孩子,一个逆商高的孩子。我们要爱孩子,更要懂得如何去正确的去爱,而不是溺爱。
社会才是检验一个人和一对父母的最终的标准。这个标准是综合的。我们每个父母都知道,孩子总有一天要离开我们,走上社会,要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去创造人生。父母给孩子的不仅仅是物质的,而是生存之道。
谁的青春不迷茫,比你惨的人多了去了,这让我想到自己以前的经历。在最绝望的时候,父母帮不了你,朋友帮不了你,没有人拉一把,在坑里挣扎了10多年,身心折磨抑郁了10多年,也有过自杀的念头,但是从未实现过,因为不甘心,不死心。还没有真正活过,怎么可以轻易死去。在那些万念俱灰日子里,我是多么渴望有一个智慧的人给我几句安慰的话做个心理疏导。可是没有。是硬抗过了几十年,什么东西都没有把我打到。如果当时有人拉我一把,我也不至于限在淤泥这么久。同样我想如果当时有人能给这个博士做心理疏导,结果可能不会是这个样子。
但愿我们的教育不再是学习知识,而是要培养一种适应社会的能力以及抗挫折的能力,心理等方面都合格的孩子,心理健康教育值得作为我们的基础教育的必修的课程。关注孩子身心健康。同时希望我们做父母的,要不断学习自我成长,给孩子提供一个完整的有爱的港湾。让悲剧不再发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