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进步一点点简书作家文学梦真情
55.青年是有“光”的——青年节采风记

55.青年是有“光”的——青年节采风记

作者: 我是想想的黑眼圈 | 来源:发表于2020-05-05 01:14 被阅读0次
    光是给春天的。
    2020年5月4日 周一 青年节 文/想想

    5月4日,南城县作家协会组织会员走进上唐古镇,开展文学创作采风活动,我很荣幸能够一同前往。

    阳光强烈,风时而温柔,一行数人来到下崔村潘有根家了解他的脱贫故事。

    七年前,儿媳汪桂荣身患白血病,高额的治疗费拖垮了原本就不富裕的家,上有九十老母,老伴糖尿病已患多年,下有年纪尚小还在读小学的孙子孙女,年近六十的潘有根一度陷入绝望……

    黑暗不会永驻,光明总会到来。党的精准扶贫政策点燃了潘有根内心希望的火苗,“大病救治”、“义务教育”、“勤劳致富”等一系列的脱贫措施,加上各级领导干部的帮扶,潘有根一家在去年成功脱贫。

    感恩之言发自肺腑,脸庞黝黑,身体还算硬朗的潘有根本是话少之人,如今一再感慨:“跟着党走,脱贫致富不再是曾经那个遥远的梦。”

    故事中,更触动我的是这家的儿媳汪桂荣,她是不幸的,年纪轻轻,突患疾病,血型又特殊——熊猫血,让骨髓移植的难度加大。她又是幸运的,遇上了国家的好政策,与妹妹骨髓配型成功,活了下来。

    在与汪桂荣的交谈中,得知她上小学的儿子正是我朋友的学生,不禁对她又多了一份亲切感。

    “现在我身体好多了,可以继续带小孩读书,孩子的爸爸现在在外面打工,家里公公承包了水库,种植水稻和柑橘,村支书常来帮忙。我相信,我们家的日子会慢慢好起来的。”

    言语中尽是期盼,汪桂荣戴着口罩,虽看不清她的面容,我看着她的眼睛,自信而坚毅,似有光彩溢出。

    那是重生的光芒,那是希望的光芒,那是对美好生活憧憬的光芒。

    “勤劳”是脱贫的关键,中华民族是勤劳的民族。潘有根通过勤劳的双手去创造一家人的新生活,这种精神也影响着子孙后代。

    朋友对潘有根孙子的第一印象就是勤快懂事,学习成绩也不错,班上只有三位学生,他是最不需要令她操心的那一个。

    未来如何,少年可期。

    离开下崔村,紧接着来到源头村的活水亭,朱熹曾在这里留下著名诗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阐明“源头活水”的哲理。

    看似说水写景,其实是在讲读书的感受。池塘里的水为何如此清澈,是因为有源头在输送活水,那读书呢?人要像“水源头”一样,不断地从书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真正做到内心的“清如许”。

    今人观景,水波不兴,方塘清澈不复从前,让人难以找寻朱熹那时的心境,唯有活水亭在岁月中屹立不倒,只记得源头活水曾经向它汩汩而来。

    第三站是沸珠泉,被曾国藩誉为“天下第三泉”。

    泉水澄清,石块清晰可见,几条小鱼儿惬意地游于水中。

    突然众人“啊——啊”大叫,鱼儿惊吓四散,原来听闻对着泉水呐喊,声音越大,泉池便会“沸腾”起来,大家都想来验证一番。

    一时间,呐喊声,拍掌声,跺脚声四起,不一会儿,只见水底咕噜噜冒起了如珍珠般的小泡泡,还真是神奇。

    四年前,我曾到此匆匆一游。那时,只有一泉,一屋,现在周围面貌大变,立式牌匾、水泥小道、木制水车、亭台阁楼,处处景色宜人,同行者都说这是一个拍照的好地方。

    “今天正好是五四青年节,你们几个年轻人一起合张影吧。”有人提议道。

    经人提醒,我才反应过来今天是属于我的节日。不是不知,只是没有特意强调的话,脑海里给自己的身份大多是“教师”、“成年人”,只有今天才会想起“青年”这个身份。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曾问过自己:我是一位合格的新时代青年吗?怎样的青年人才能代表我们这一代人?

    前者的答案是否定,后者的答案是未知。

    给自己设立“不及格”,才更有源源不断的动力,督促自己进步,朝着目标前进,那么这个目标是什么呢?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天向新时代青年寄语,他说道:“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前进姿态,同亿万人民一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奋勇搏击。”

    这就是我的目标,我们的目标,新时代青年的目标。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青年有无限可能,能够代表我们的又何止一种?

    1919年,无数爱国青年为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帝国主义走上了街头,用他们的行动彰显了青年人的担当。

    一百多年过去了,青年的热血依然滚烫。

    疫情期间,我们看到了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不惧病魔,换上战衣,和死神斗争的年轻医护人员;站在抗疫一线,尽心尽力的青年志愿者;在关键时候挺身而出的共青团员……

    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发着微弱的光,依旧用行动践行了责任与使命,共同谱写了新一代青年的绚烂篇章。

    鲁迅先生当年给青年写下这样一段话: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中国青年是有“光”的,没有熊熊炬火,便做照亮黑夜的点点微光。

    读到这段话时,我又想起了汪桂荣眼里的光,我想那里面还包含着自己身为中国青年的光芒。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55.青年是有“光”的——青年节采风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lcpg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