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你所不知道的百草园

你所不知道的百草园

作者: 杏暄 | 来源:发表于2018-01-20 14:56 被阅读0次
    作者:猗兰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这是鲁迅笔下的百草园。我上学那会儿,是必背的课文。背课文时,当然不知道远在绍兴的百草园到底什么样,于是想象着皂荚树大约是可以结出很多香皂的树,桑葚是类似草莓的东西,叫天子就当作比麻雀大的鸟吧。终于,脑海中形成了以我姥姥家菜园为模型的百草园,这篇课文也总算背出来了。

    如今,我居然和这园子离得那么近。只要我愿意,每天进去逛一趟都不成问题。文中提到的东西,园子里大部分还保留着,可是我发挥的无限想象力到底没有实现。

    直到我打开了这本书——《鲁迅的故家》,里面有详细的关于百草园的回忆和介绍。作者是鲁迅的二弟周作人,因此内容大部分应该是真实可靠的。

    我读这本书,起初单是因为看了钱理群的《周作人传》,想进一步了解下这位上世纪伟大的文学家。结果,读到现在,仿佛搬个小板凳,坐在门口,听老大爷讲了一天《那些年,我所看到的百草园》。

    好吧,就说百草园。我一直觉得就是一个菜园,没想到还有这么多故事在里面。百草园和厨房相连,厨房少爷们自然不大去,但作者还记得一年一度的大事——腌菜。这时候就要提到闰土的爸爸章福庆了,孩子们称之为庆叔。

    “将白菜切了菜头,晾到相当程度,就要放进大缸里腌了。庆叔上场,先用温水洗了脚,随即爬入七石缸内,在盐和排好的白菜上面反复的踏,每加上一排菜,便要踏好一会儿,直到几乎满了为止。”我在北方长大,只见过坛子里腌菜,这种做法委实接受不了。南北方饮食差异可见一斑。

    去过百草园的人当然不止鲁迅一个。鲁迅所在的周氏家族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即便后来没落了,人口毕竟那么多,事情自然也不少。

    就说鲁迅的爷爷周福清,中了翰林,做着京官,爱写日记。据他日记所言,平生的亲人只有小老婆和小儿子。小老婆和他的女儿一般大,小儿子是另一个姨娘生的。他主张小孩应该看小说,小说又以《西游记》最适宜。我想起了一个老同学,是酷爱读《西游记》的。自己只看了多遍电视剧《西游记》,原著却从未读过,惭愧的很。可是这样一个主张读《西游记》的爷爷脾气却坏得很,上至光绪慈禧,下至家中最小的孩子,他都骂个遍。

    绍兴是黄酒之乡。书中就记录了嗜酒如命的族人桐生。桐生生来脑残,宁肯饿着都要买酒喝。有一天,他向鲁迅的母亲借钱,鲁老太太说:“钱可以借你两角,但一定要拿去吃饭,不可买酒喝。”他正色道:“宜嫂嫂给我的钱,我决不买酒吃。”令人意外的是,他果然说到做到,量了一升米,买柴买菜,回家做饭去了。桐生的不幸一方面来自于先天的残疾,更大一方面是父母的不管不问。他常说,父亲养儿子像是生蛆虫似的,生下就不管了。另外,还记得阿Q对吴妈的经典告白吗,原型就是桐生有一天对厨房的老妈子跪下说:“你给我做老婆吧。”结果可想而知。

    像上面这些有趣的小故事还有很多。书名是《鲁迅的故家》,着力点自然在“故家”。作者把他关于周家人事的点滴回忆娓娓道来,形成了书中的第一部分“百草园”;又将笔触伸到了鲁迅故居所在的东昌坊口,站在十字街头记下一篇篇人物素描,成为第二部分“园的内外”。鲁迅在东京以及在北京的生活分列为第三、四部分。

    语言方面可以称得上“天然去雕饰”,非常自然,非常生活化。比如,上面提到的故事,故事里人物的对话。合上这本书,再去百草园,果然不再是一个平凡无奇的菜园了。闭上眼睛,那些嬉笑怒骂的故事,那些曾经在这里生活的人们一个个走进园子来,走向不同的宅院,走向十字街头,走出了故乡,走上了末路……

    因为是一本散文集,随便从哪一篇读起都可以。每一篇都是短小精悍,有的故事让人心头一紧,有的段落让人会心一笑。

    总之,如果你要长途旅行或者听听故事,不妨看一看这本书。


    本文系作者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微信公众号“杏暄”(xingxuan0909)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所不知道的百草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ldt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