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472248/4dc0ae0e7f245f94.jpg)
昨天,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原本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日子,却因知名作家、文化大师李敖的离世变得有些沉重。这两天,李敖离世的消息在网络持续发酵,知名人士纷纷发声缅怀,各路媒体连续追踪报道,一时间好不热闹。或许李敖本人也不会想到,生前曾经引起诸多争议的人物,离世后仍如生前一样吸引众多关注的目光。
我对李敖的最初印象,是他犀利的言辞、独到的见解和渊博的学识。记得还是刚读大学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凤凰卫视播出的《李敖有话说》。节目中,李敖茶色眼镜、红色夹克,独自一人端坐于桌后,眉飞色舞口若悬河,旁征博引信手拈来,嬉笑怒骂睥睨众生,颇有快意恩仇酣畅淋漓之感。从此,便开始关注李敖,也开始追着看他主持的《李敖有话说》节目。
后来,又陆续看了一些他的访谈,读了他写的《北京法源寺》,关注过当年他轰轰烈烈的“神州文化之旅”,对其思想与风格的了解逐渐深入。也许是因为他锋芒毕露、犀利尖锐、恃才傲物、恣意嚣张,且屡有惊世言论的缘故,这个著作等身的大师生前一直毁誉参半,有人对其张扬不羁的行事风格嗤之以鼻,也有人对其仗义执言的率真性情推崇有加,但他似乎丝毫未受影响,依旧我行我素地保持着一贯的犀利与洒脱。
其实,在李敖身上,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的桀骜与狂放。他说自己是“以玩世来醒世,用骂世而救世”,他像一名随时准备出击冲锋的斗士,一生反对专制对抗暴政、针砭时弊鼓吹自由,嬉笑怒骂特立独行,即便早年曾因此两度入狱,一生树敌无数,写了100多本书96本被禁,也决不向权贵和专制低头,决不违心地曲意逢迎,这种精神难能可贵。单凭这一点,就值得当下的知识分子学习与尊重。作为文人,就该有这样的勇气与风骨。
![](https://img.haomeiwen.com/i4472248/77ec146ec8df7e1c.jpg)
李敖的一生,可以说是个传奇。他曾经退过学、当过兵、入过狱、写过书、从过政,在报刊电视开办过专栏,集作家、学者、主播、大师等各种头衔与一身;他的言论和观点,往往是振聋发聩而又一针见血,看似荒谬却又逻辑缜密有据可考;他的风流逸事广为流传,与影星胡因梦以及与小他30岁的王小屯的婚姻,令无数男人艳羡。
与我们传统观念中渴望的安稳不同,李敖的人生可以说一直在不断地“折腾”,这样的人生真可谓“精彩”。他就像个贪玩的“老顽童”,沉湎其中,又乐此不疲。一生中能经历过这么多世事,又能有如此多成就,虽然褒贬不一、饱受争议,也算是不虚此生、值了。
也许是因为少时亲历国民党败退台湾,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缘故,抑或是因为他学识丰厚对历史有深刻洞察,李敖对“台独”一直深恶痛绝。他主张两岸“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曾经毫不留情地严斥“台独”痛骂陈水扁,任“立委”时戴防毒面具持催泪瓦斯大闹“立法院”阻台军购,利用质询之机大骂台防卫部门负责人李杰……正因如此,他获得“反独斗士”之名;也因如此,不少大陆网友对他有种特殊的好感。李敖曾说,等不到祖国统一他不甘心,最终,他还是没有等到那一天。对他来说,这只能成为永远的遗憾。
曾经狂放不羁的斗士,终究抵不过病魔的摧残。当年,李敖曾在演讲中用陆游的诗自嘲——“樽前作剧莫相笑,我死诸君思此狂”,这句诗用来形容他还真是恰如其分。随着李敖的离世,属于他的那个时代宣告结束,从此人间少了一位敢于狂放直言的大师,也许数年之后再度回想起他,我们才发现世界少了一个如此有趣的灵魂。
斯人驾鹤西去,此后,世间再无李敖……
![](https://img.haomeiwen.com/i4472248/01476580238db85d.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