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 亡明之君-崇祯帝

作者: 柏澄 | 来源:发表于2019-07-12 19:12 被阅读226次

            明朝是一个极具争议的年代,众说纷纭。据清人修订的明史,明朝大多帝王昏庸无能,任由宦官专权,满朝文武皆惧宦官与后宫的势力,且太后独断,皇帝手无实权。后期满清一定程度上明确的后宫不得干政,与其颇有渊源,说实则为吸取明亡教训也不为过。 浅议· 亡明之君-崇祯帝
            明思宗朱由检即崇祯皇帝(1611-1644),于煤山自缢,结束了汉人的统治。悲哉!却也可歌可泣。
            崇祯在位期间,虽然独断专疑,却也奋发图强,励精图治。在位早期,翦除长期把持朝政的魏忠贤与其皇室亲族势力,巩固了皇权统治,解除了魏忠贤东厂等对东林党人的迫害,挽救了大厦将倾的大明王朝,后又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将其作藩王时手下的亲信调入宫中,内廷势力焕然一新。自此,让百姓及朝廷见识到了崇祯皇帝的能力。
    浅议· 亡明之君-崇祯帝
    福祸相依,究竟是福是祸?
          古人有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接连的政治事件处理的如此顺利,让崇祯皇帝心中洋洋得意,满朝文武俯首是瞻的九千岁也不过如此罢了,顺境时自然忘了四处的危机起伏。于是坚定了改革的信念,年轻的帝王心中想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却不知后来的结局与隋炀帝杨广的结局是一样的。但是他坚信能通过自己的力量,能使国家机器重新运转,并且焕然一新。与此同时,他本身的性格也开始悄然的改变,做番藩王时,他谨小慎微,事事考虑周到,唯恐落下一处细节。但现在他却变得武断狐疑,不当的选官,听信不切实际的谗言,最终一步步将这个大明王朝送上了断头台。 浅议· 亡明之君-崇祯帝
    可否担当亡国之君大任?

        虽然尽管崇祯皇帝有诸多缺点,但我个人认为,他难以担当亡国之君的大任。
        据《明史》记载,故论者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百度百科是这样介绍这位帝王的,明神宗(1563-1620)在位初,任用张居正等大臣辅政,采用张居正的改革,令经济有所发展,但张死后,神宗竟三十年不上朝,荒废朝政,并广搜民脂民膏,派宦官到处搜索珠宝,以勘矿,开矿为名,广搜民财,导致民愤纷起,怨声载道,史书道:「明之亡,亡于神宗」。自此,明王朝走向灭亡之路。说白了他就是个文化程度低下的木匠,痴迷于木匠,30年不上朝,荒废正事,任由魏忠贤等宦官专权,这才是明王的根源所在。
    浅议· 亡明之君-崇祯帝
          这如同普通民家锅底见米,却无法及时充盈,尽管农人日日勤艮作于酷暑之下,却也时机未到,只能做困兽之斗。
        且崇祯帝是个地道的守财奴,只知节俭,却不懂理财投资。普通人家如此这般尚可,可于庞大的国家机器面前,实在收效甚微。维持军队需要庞大开支,各部门运转也需要开支。
    从社会史观看来,古代封建社会正面临转型,旧的国家机器不适用,势必将以新的国家机器所取代。
    浅议· 亡明之君-崇祯帝
    正值古代封建社会转型之际

      想想前朝宋高宗昏庸无能,不做正事。亲信秦桧谗言,误杀忠良岳飞。但却也将南宋王朝苟延残喘了百年有余。他的德行比起崇祯来差得很。却也寿终正寝。命运使然?即使天平也有些许不公,况且这是瞬息万变的政局呢?悲凉,悲壮。

    浅议· 亡明之君-崇祯帝
    任贼碎裂朕尸,但弗伤我百姓。

          有多少人为这句话而泪流满面?世人多怀念崇祯,想来也是有道理的。宋亡时皇帝妻儿受牵羊礼,后世视为奇耻大辱,与国不堪,于民不堪,在那个时代,皇家颜面就是国家颜面。

          可崇祯不然,他是有骨气的帝王,骨子里生来有一股傲气。亲手杀妻女,也是为了保国家民族气节。仁义礼智信全占,英雄亡命的气魄,使至今仍为世人怀念。

        千古巍峨,名垂青史的有几人呢?亡国之君又如何?仍是好汉。

    浅议· 亡明之君-崇祯帝

      在此感谢:文中图片来自河南周口市鹿邑,感谢好友-烟袋斜街的提供

      感谢百度百科。

      感谢吴晗先生的论明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浅议· 亡明之君-崇祯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loyk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