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器自古以来在历史文物中便占有重要位置,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
金银是贵重金属,硬度适中,具有延展性,易锤打成形,又有亮丽的天然色泽,且不易氧化变色,是制作工艺品的良好材料。
金银制品一开始就以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品形式出现,而不像铜器和玉石等制品,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后,才逐渐从具有功利目的性的生产工具中脱离出来,进入审美对象的范畴。
更为有趣的是,具有使用价值的金银器皿直至唐以后才大量出现。
“物以稀为贵”的特性,使得人们赋予了金银器以更多远超于实用物品本身的意义,着意于“金银”,而失意于“器”。
同时,一件精美绝伦的金银器,从肇始至完工,又往往需要使用多种工艺,将大自然的创造与人类的智慧完美结合,从而成就其集千恩万宠于一身的连城之价与夺目之光。
中国古代金银器不仅工艺繁复,制作技巧高超,而且造型精巧,装饰细密,每一件都是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佳作,无不展示着制作者观察的细腻与比例掌握的准确。
银品生活受古代金银器的启发,独创的金包银制作技艺获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金包银技艺取代金箔、镀金、鎏金等工艺,实现了金与银的完美融合。
独创金包银壶《百宝壶》、《清明上河图》以栩栩如生的造型配以银白庄重的底质,给人以强烈视觉效果与心理效果的暗示;花纹图案的装饰,极为注重整体效果,用以装饰的题材内容伴有着浓郁中国特色的象征组合方式,与金包银壶进行结合,既满足了人们追逐财富,渴望坐拥权势的心理,又满足了对种种美好寓意的寄托,真可谓合璧之作。
其中,《百宝壶》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清明上河图》荣获“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
《百宝壶》
《清明上河图》
金包银壶,以贵重金属为材料,施以精湛巧妙之制作工艺,配以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之构思,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更迭出现之不尽相同的各个时代文化内涵,展现得淋漓尽致。
也将各个时代相同的追求富贵、吉祥的民族心理阐释的畅晓明白。着意显示出了其自身别具的人文、科学、经济价值,当之无愧的传世珍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