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6.6【课程育人】班级小外号,成长大课题

6.6【课程育人】班级小外号,成长大课题

作者: 大龙猫说 | 来源:发表于2022-06-06 23:21 被阅读0次

    一、课程缘起

        前不久的端午活动,我因外号惹了小娄同学不开心。那天她穿了一袭白袍,仙气飘飘,特别有文人范儿,同学开玩笑说像李白,我也觉着像,能和李白这样的大诗人类比,这妥妥是在夸她呢!可是当我也叫她小李白,她却不开心了。仔细想想,确实,站在孩子的视角,她可是个可爱的小萌娃,怎么能把人家说成是个大叔呢!唉,因外号产生误会,惹不开心的,在咱们班,可不止小娄。说错话的,也不止王老师这个大人呢。

          这一届梦想之舟的孩子,普遍有着较强的学习能力。往届到了三年级才实现的入室静默读的能力,我们这一届一年级的孩子基本都能做到。孩子们对于语言文字呈现出高度敏感的状态,在我的语文课堂,但凡要做读书笔记,主流声音都是要挑难的词语做记录,还拒绝写拼音。再比如今儿教了一个ABB的词汇,放学这一路,孩子们都在热情洋溢讨论其它ABB的词,还互相比着谁会AABB的,谁会ABAC的。孩子们大量阅读,并大量积累词汇,作为语文老师,自然是为孩子们感到大大的高兴,但是,作为班主任,我也发现一些因词语积累,但对语义的掌握还没能完全跟上的情况而产生的小误会悄然在班级发生了。

          学完《胖乎乎的小手》,孩子们知道了胖乎乎是个夸别人可爱的褒义词,小Y和小Q就乐呵乐呵跑去说同学胖乎乎的,而这个同学恰巧觉得自己有点儿胖,这么一听,感觉特别难过;小C爱查字典,发现同一个读音可以有那么多不同意义的字,于是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拿同学的名字组同音词玩儿,惹得同学小肚子都气鼓鼓了;小X是个能干的小姑娘,午休老师经常带着点儿方言夸她,又有小朋友发现谐音像小熊,说着玩儿,小姑娘听了也不太高兴.......

          了解到这些情况,我对问题做了一番归因梳理,一方面,一年级的孩子本身并无恶意,只不过他们在社会交往技能上有太多要学习和提升的空间。他们学了一些词,掌握了一些知识,在自己的视角认为这么使用没问题,却还不具备换位思考能力,因此出现了我们看到的语言偏差行为。学会尊重他人,恰当表达,是他们在社交上要掌握的重要课题和人生的智慧。

            另一方面,一年级的孩子很依赖他人评价,自我意识尚未成型,对自己还是不够自信,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分辨说者究竟是善意还是恶意。同时,他们遇到问题不相信自己能自己解决,也不太敢自己解决。于是当听到自己不喜欢的外号,他们或选择在校逃避,回家告家长,等着家长来找老师处理问题,并伴随着一定的自我否定消极情绪。或使用不当的行为,失控的情绪,把自己气坏却没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表达不满。

          基于对上述班情和学情的分析,我开始尝试设计孩子能理解的,可对接他们切实需要能够帮助到孩子的班会课。

    二、班会设计

    1.外号本身没有错

            最近孩子们学了不少古诗,认识了好几位诗人。古代的诗人都有字有号,课程导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些我们熟知的诗人有些什么“外号”。被别人起这些外号,他们会生气吗?孩子们说,当然不会,这是夸他们,喜欢他们,还有他们自己给自己起的。

          没错,外号本身没有错,但前提这个外号是被自己喜欢的。我请孩子们也分享一下自己的外号,有的说自己打蚊子特别厉害,叫“灭蚊器”;有的说自己给自己起了看起来很厉害的外号,叫“贾某妍”,还有的说很喜欢“果果”,所以就叫自己果果......

          这些外号也许听起来有点搞笑,有点奇怪,但只要是自己喜欢的,认可的,愿意别人叫的,那就是好外号。但是,为什么有些外号会惹人生气呢?

    2.不尊重人不可取

        在这一环节,早先和我告过状的,之前家长跟我反馈过问题的,还有一些我不知道情况的孩子非常勇敢,举手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就是他们觉得别人是在笑话他们才起这个外号,或者这些外号他们并不喜欢。听完几个孩子的发言,其它同学很快总结发现,那些没经过别人同意的,笑话别人的外号是不尊重人,会惹人生气的,不应该说。

        为什么孩子们的现身说法远比老师以批判的方式讲道理更具有启发性,集体也更容易接受,是因为心理学上三大典型逆反心理之一就是“禁果逆反”,即越不让他做什么,他越要做什么。所以我们如果希望孩子不要再随意给别人起外号,这个认知必须是他们自我生成的,而非被强迫的,才更具有长效性。

    3.探寻方法互帮助

          “真正的教育者不是简单地向学生提‘你必须怎么样’的要求,而是和学生一起探寻‘我们可以怎么样’的方法。”比起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如何解决问题。在这一环节,延续班级一贯的圆桌会议传统,先由孩子们来提供备选的做法,我们通过投票表决的方式,选择大家公认的做法。最近孩子们都在学习如何当一个优秀少先队员或达到少先队员的标准,因此,这样的圆桌会议能帮助孩子练习基于已知的价值观,去生成对新事物的判断辨别能力。

        在自主发言环节,有的孩子一开始说了比如“骂回去”“打回去”这样的做法,当下就会看到小朋友们连连摆手摇头说不行。于是我启发孩子们,看看能不能想出更文明的,符合少先队员规范的,有智慧的做法。

          很快,有的小朋友就说“我们可以尝试自己解决,先用语言沟通,因为我们可能有误会”,更让人惊喜的是,刚刚说过自己被起过谐音外号的小X举手自信地说“其实我觉得可以不用管他们,因为我很喜欢我自己,所以我不在乎别人说什么”

          最后的投票环节,果然大家全票认可了沟通和对自己保持自信两种应对做法,基于孩子们的讨论,这时,我为孩子们提供了可供模仿练习的语言支架,帮助孩子们在真实遇到问题的时候有据可依。

        “每一次错误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这样的机会千万不要给孩子剥夺了。成人教给孩子的其实并不比孩子们自己找到的方法更好,更全面。搭建好的平台,孩子其实可以是自己的老师,也可以是成人的老师。带着谦卑与欣赏,老师可以和孩子在错误的纠纷中一起成长。

    4.自信才是真强大

          班会课的最后,顺着小X刚刚的话,我和孩子们共读了绘本《我喜欢我自己》。我告诉孩子们,王老师只是我们班的班主任,这节课我不可能给全校、全深圳、全中国、全世界的人都上一遍,我们总有可能遇到不懂礼貌的人,所以真正的强大是我们自己要自信,发自内心的欣赏自己,那么谁的言语也影响不了你。

          在《我喜欢我自己》绘本故事里,小猪并不完美,也经常遇到挫折,可是她从不因此妄自菲薄,而是保持乐观,常常自我鼓励,所以脸上总挂着自信的笑容。听完了小猪的故事,孩子们也在小组内开始挖掘自己的优点,别看只要找五个,很多孩子一时间都说不上来,在互相分享,朋辈启发下,渐渐地,孩子们也打开了话匣子:“我特别爱笑”“我一顿饭能吃好多”“我能给家里演奏美妙的音乐”“我字写得不错”......

          教室里变成了欢乐的海洋,每个小朋友都想更多地让同学们也看到自己的优点。这份自信,我想才是应对“外号困扰”的终极“法宝”吧!

    三、协同育人

          下课了, 我也立刻将今天课程的前因后果连同课件一起分享给爸爸妈妈们,协同育人,达成教育共识,永远是落实教育成效最重要的一环,因为唯有这样,家校才能真正形成协同教育的闭环。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爸爸妈妈之于孩子是比老师更加重要的重要他人,虽然课上道理讲明白了,但是大部分低年段孩子遇到问题一定还会倾向先和父母倾诉,这时候父母怎么看待问题,对孩子的价值观形成就有着直接的甚至会覆盖学校教育的影响。

          有的爸爸妈妈心态特别好,会直接告诉孩子不必在意,不必理会,但事实是,如果孩子还没有足够的自信,同时觉得自己受了委屈气鼓鼓的时候,这样的安慰可能会让他更加郁闷。因此,我将课件中的语言支架以及孩子们课上讨论的方法一并抄送给爸爸妈妈,这样下次大朋友也能依据这些办法,和孩子通过角色扮演练习问题解决句式,帮助孩子在问题中成长。同时看见孩子在问题情景中不自信的点在哪里,继而有针对性地给予他肯定和鼓励。

          如果孩子遇到问题时,爸爸妈妈总是能给他这样大格局的升维的引导,那么我相信,渐渐地,遇到问题时孩子也会有足够的自信和能力处变不惊地应对。自信的根,归根结底是在家庭中涵养的。

          如果集体中每个家长都能达成教育共识,以最大的善意看待集体每个成长中的孩子,在老师尚未调查的情况下不去随意的给犯错误的孩子下定义贴标签,同时以正向的做法给予遇到问题的孩子方法指引和精神鼓励而非包办代替,家校协同,那么我相信,梦想之舟将成为一个有温度的生态圈,最终滋养的,必然是其中每一个成长中的个体。

          有人说,成长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我特别赞同。除了班级小外号,孩子一路成长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都可以被转化成一个又一个成长课题,我期待着和我们梦想之舟的大小朋友一起迎接挑战,共同成长!

    附:孩子们可爱的课后创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6.6【课程育人】班级小外号,成长大课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ltsm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