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是学校打造特色、实现本校育人目标的必由之路,校本课程建设成为校长和一线教师异常重视的课题。本期我们将关注校本课程建设,跟随小编视角看看中小学校本课程建设共同体论坛上有什么值得关注的亮点。
校本课程,重视能力培养
在中小学校本课程建设共同体论坛上,深圳教育科学研究院潘希武副院长、华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王文岚副教授、深圳龙华区和平实验学校宋鹏君校长、深圳市龙华区第二实验学校田宝宏校长和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实验学校田亿欣副校长进行了主旨演讲。虽然各位专家和校长关注和切入的点各不相同,但校本课程越来越重视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发展成为共识。
潘希武副院长以《学科课程创造性实施》为题,对新时代校本课程的建设依据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剖析。他认为,当前课程开发的主要依据有四个方面: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脑认知科学、身心发展特点和学科兴趣激发。其中核心素养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而在一线校长的校本课程实践过程中,各位校长也不约而同的将焦点指向能力培养。关注能力、关注生活已成为未来校本课程建设的必然趋势。
校本课程是课程变革的前沿阵地
课程形态变革、学习方式变革、教师角色转变、课时安排变化、评价方式变革……在分享中我们会发现,变革已经深入到校本课程建设的方方面面。潘希武副院长从学科教学改革着手,列举了各学科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王文岚教授则以课程理念出发,分析了校本课程变革的方式。和专家的高屋建瓴不同,各位校长则是从实施层面为参会嘉宾带来了新的思路,无论是龙华区和平实验小学的“彩色赋能课程”、弹性课程新尝试,还是中科先进院实验学校的“博士课堂”、“中科少年科学家”都为课程变革提供了新的路径与范式。
校本课程,走向自主与开放
校本课程的发展有趋势,但没有终点。正如潘希武副院长所说:“教学改革需要在遵循整体依据的基础上,走出‘自主、合作、探究’普泛性模式,基于不同学段、不同学科、同一学科不同教学内容,围绕生活和问题为中心的教育与课程模式,开展丰富而具体的深入探索。”每一所特色学校都具有自己的特色校本课程,但并没有好坏优劣之分。他们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进行自主的探索与研究,只为让学生经由课程丰富生活体验。正如宋鹏君校长形容的那样,未来课程建设正是“相光而生,向美而行”,未来课程智库也将秉承这样的态度,为学校的课程发展注入创新活力,建设面向未来的优质课程。
本文节选自:中小学校本课程建设共同体论坛,更多论坛信息,可以添加王老师微信:189 2345 744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