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畅销书《因为没时间,我才能什么都做到》里的吉田穗波,养着四个孩子还拿到哈佛的学位。几乎每个人刚听到她的故事时,都会惊呼『啊,好厉害』。尤其是知道照顾孩子有多辛苦的职场妈咪们,带着一个孩子都觉得时间不够用,精力不够用,这个日本妈妈,居然能够照顾着四个孩子,还到哈佛这样的牛校读两年书拿下学位,简直就是神一样的存在。
小花是我的中学同学,原来的职场白骨精,现在正受困于孩子和家务之间,各种焦虑和迷茫。吉田穗波的故事简直就是她的救命良药,马上买书来看,想学习日本妈妈是怎么做时间管理,怎么做目标管理,怎么实现人生梦想的。
看完之后小花告诉我,这些方法看起来很简单,我也要开始做了。于是,开始定目标,做时间表,在朋友圈里表决心,要努力提升自己、要看多少本书、要瘦到怀孕前的样子。
一开始小花还每天打卡,一个月后,我已经忘记了这回事,小花突然给我发了条消息:
『如果我现在说坚持不下去了,你会不会笑我』
我才想起来,确实有几天没见到她打卡了。
『吉田穗波牌鸡血没效果了啊,要不要再给你推荐另一个牌子的?』
小花发了个翻白眼的表情,然后给我倒了半个多小时的苦水。
『为什么同样是全职主妇,她这样做能够带着孩子去哈佛,我却根本坚持不下来。』
其实小花坚持不下去的原因很简单,不是主观意愿不足,而是客观环境的限制太多,吉田穗波的方法不能继续执行。
吉田穗波在时间管理和目标管理上当然是有方法和成效的,然而照搬她的方法很难坚持到最后。因为由个人经验总结出来的一套方法论,都有特定的客观因素为背景。
比如说她为了有整块的时间学习,晚上8:30就入睡,凌晨3点起床。因为家里有帮手照顾孩子处理家务,所以她在白天能有充分的时间休息,保存精力。单就这一点,很多家庭是没法实现的。小花不加鉴别地套用吉田穗波的方法,坚持不下去就很正常了。
更可况,写书的时候,作者的回忆会忽略掉一些客观因素,强调主观意愿的作用。
有写日记习惯的朋友,现在请回忆一个月前某项行为的决策依据,你能完整回忆起当时的客观环境因素么?把你能想到的写下来,再跟当时的日记做对比,看看是否出现了一些记忆偏差。
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回忆录。作为以个人记忆为素材的文学作品,大多数人会刻意夸大主观能动性的作用,而相对忽视客观环境的影响,而实际上,很多思想和观念上的巨大转变都来自于客观环境的刺激。所以,我一直认为回忆录当故事看看是可以的,要了解一个人的思想以及思想变化的轨迹,看第三方编纂的语录或者文集,再顺带了解一下时代背景,可能会更有价值。
吉田穗波在书里用很大的篇幅描述的是『结果』——如何通过努力带着孩子上了哈佛。实际上,她是因为在孩子和家务之间焦头烂额,不想再过这样的生活,才有了改变的决心;而在整个计划执行过程中,如果家庭没有给予一百分的支持,作为带着四个孩子的全职妈妈,时间管理做的再好,也分身乏术。
有限的记忆空间,没有办法储存下所有的细节,能留下的信息点都以于我有利的原则,经过大脑筛选。所以学习别人总结的方法论时,不去综合考虑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不能推演出决策的全过程,显然没有办法获得精髓。
精髓是什么?不是方法论,而是思维方式——为什么作者会如此决策,为什么作者会选择这个方法,为什么这个方法对他有效。这是一个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的过程。
方法是对具体行为进行抽象化总结,具备普遍适应性的行为指导。为了满足普适性,就必然导致客观环境的细节被大量削减。而我们生活的环境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往往是细节决定了成败。所以,方法不是万能钥匙,不可能用来打开所有具体问题的大门,不经思考的照搬就会像邯郸学步的燕国人一样,贻笑大方。
现在网上经常会有一些营销类的文章,说自己是如何策划刷爆朋友圈,又是如何用极小的代价在社交媒体上成为热门话题。总结出来的一套关于事件营销的方法论看起来都很有道理,然而如果你直接照搬步骤1、2、3基本上是不可能产生很好效果的。因为步骤只是皮毛,真正有价值的是创意策划形成的过程。
去年某沙拉品牌,炮制了一场三里屯斯巴达勇士的事件营销,有颜值、有爆点(影响公共秩序被警察驱散)刷爆朋友圈;没过多久,又有一家社交APP有样学样,在建国门外做了场比基尼美女路演(路边演出),结果不但没有刷爆朋友圈,反而被当做拉低营销底线的案例,招来各种批评,当然也没有达到品牌曝光的目的。
三里屯惊现斯巴达300勇士 建国门比基尼路演万能的大熊在一篇文章里说,招聘市场职位的时候,光有方法论、只知道『是什么』的人肯定不要。因为方法论是特别好『拿来』的东西,看几篇文章几本书都敢说自己是专家的人太多了。他判断的标准是:有没有实操案例,能不能说出来『为什么』。有思考有实践,才能说明你真的『学会了』。
公司附近的那家小馆,门口常年放着一只鹦鹉。路过的人总喜欢用『你好』、『再见』来逗它,久而久之,鹦鹉也能说出来『你好』了,还说的特别清楚。但是,你能说鹦鹉就学会人类的语言了么?
模仿是学习的第一步,但是只停留在模仿阶段,跟那只学舌的鹦鹉没什么两样,就算你能把方法步骤背的滚瓜烂熟,但是除了哗众取宠,对个人成长没有啥实际作用。
照着别人总结的方法坚持做,只算摸到了门。能够拆解方法论,分析背后的思考逻辑,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调整和优化,将普适的方法变成你的私人定制,才算真正的上了道。
吉田穗波边带孩子边求学的个人经历背后,是她遇到问题不逃避,努力寻求解决办法的思维方式。因为孩子打乱了生活节奏,那就通过提升自己的效率,缓解家务压力;遇到职场瓶颈,那就去哈佛深造;没有时间学习,那就请家政服务员;被录取了之后,说服老公和孩子一起去美国……
很多人把吉田穗波的这本书当成时间管理的入门书,当然是没有问题的。但她的各种方法和技巧背后传达出来的,是努力追求自我实现的理念,和结果导向的思维方式,时间管理和目标管理都是随之衍生出来的操作细节。
这种思维方式,才是同为全职妈妈的小花,真正应该学到的东西。
写到这里,想起一个著名的段子。
某生物学教授常到各大学去讲授遗传学,有一次在去讲课的途中,司机对他说:
『教授,我听你的课己不下五十次了,我己记得滚瓜烂熟,我敢说这堂课我也能教。』
『哦!是吗?那等一下我们互换角色!』
到了学校,司机一字不误地把课上完。但正当他要离开时。忽有一个学生问了问题,司机一时答不出,但还是很镇定地说
『这位同学,你问的问题太简单了,为了让你明白到底有多简单,我决定要叫我的司机来回答你!』
简单的COPY方法犹如邯郸学步、鹦鹉学舌,势必坚持不了太久。顺藤摸瓜,发现方法的内在逻辑,再从逻辑出发找到自己的独门绝技,才能学为己用,构建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END—
#写满100天# DAY 4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