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数学题没思路
盯着题目看了半天,一动不动,我还以为学生被什么法术定住了。不对,的确是被法术定住了,被名为数学题的法术。
我很好奇,在学生盯着题目看的时候,他在想什么。他是如何做到盯着题目看这么长时间的。我问学生,你在想什么。学生摇摇头,说不出来。
这种感觉大概就像是,做了一场梦后,醒来时渐渐淡忘,然后一点也回忆不起刚才的梦境。
题目可能有点难度,但这道题难度处在学生可接受范围内,还没达到学生能力上限呢,怎么就解不出来了呢?
2️⃣ 解题,在入口徘徊,死活不进去
通过反复询问、验证,发现学生的思路没有什么进展,只是在解题的前几步徘徊。倒是有一些想法,但是这些想法没有进行下去。
为什么?
因为想法太过复杂,而且有可能解到最后解不出来,大脑懒,不想浪费这么多精力。
结果就是,脑袋里想法很多,但就是不去实施。
然后我就让他把自己的想法说一说,他说一句我就写一句,我没有发表意见,只是记录。说着说着,学生就把题目解出来了。你说奇不奇怪。
3️⃣ 所思即所见
遇到另外一个学生,手动的比脑快,一边说着思路,一边就开始动笔列式计算,验证思路。很快就把题目解出来了。
用这样的方法解题,很少有能难得住他的题目。一些题目难,是由于思维量比较大,超出当前大脑内存,所以解不出来。但这个同学,不断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进行验证,相当于为大脑插上了无限多的内存条。大脑运转起来,能够解决更加复杂和庞大的问题。
4️⃣ 言之成文,思维的转化
于是,我见证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学习姿态:一种是内心各种思维碰撞而不肯落笔,另一种则是行动先行,让每一个念头都有迹可循。这两种态度,不仅在数学解题中有所体现,在人生的道路上亦是如此。
这种方法教给我们的,不只是解决一个数学题目的方式,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不妨也将心中的迷雾逐一化为文字、符号、图像,展现在纸上。这样,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问题的本质,找到破解难题的钥匙。同时,这也是一种自我沟通的过程,让我们的内心与行动达到和谐统一。
这便是学习,也是生活;不仅要有思考的深度,更要有行动的勇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