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中文名字叫《找到你》,从语义分析来说,找到你只是表明了一个行动,并没有告知观众结果,如果要告知结果那就应该叫《没找到》或者《找到你了》这样的名字增加了剧情的悬疑性,引起观众的兴趣进而走进影院观影,而英文名《Lost,Found》却很直白的告诉观众,这是一个失而复得的故事.失去的是什么呢?孩子.儿童被拐卖或走失这类的电影作品这几年并不鲜见,前有《亲爱的》后有《失孤》那么如何在一个老的故事内核中讲出新东西才是这部作品的卖点.从我的观影体验来说,这个"新瓶装老酒的故事"基本是成功的.
整个剧情可以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来概括,"情理之中"在于你知道丢失孩子的母亲最后能找回她的孩子(如果你注意到了英文名的话),"意料之外"在于故事情节发展运用了插叙,倒叙,回忆等方式,从多方面描写一个人物,"以事见人,以经历衬托性格",随着找孩子这个故事范围的缩小,偷(绑架)孩子的保姆的动机也越来越清晰,每条线索都刺激着不自觉带入到母亲角色的观众的神经.你甚至能在这部电影里体验侦探片的感觉......🤦♀️而"以事见人,以经历反映性格"的方法也让这部的人物塑造比较丰满.无论主角配角表现的都可以,没有明显的脸谱化.
说说不足的地方,电影的开头和中间有部分奔跑的画面,这些画面摇晃十分严重,看着晕.诚然手持摄影让画面抖动可以增加紧张感与现实感,但连续的大幅度晃动只会让观影者看着不舒服.如果你要去影院观赏这部作品,可以选择大的放映厅以及相对靠后的座位.
另外剧情结尾虽然孩子是找回了,但对于保姆的结局没有进一步说明,也许这样的处理会比较考虑女性观众的心理承受能力,毕竟保姆的行为是有情感动机的,但个人觉得这样的处理于法制社会有失偏颇, law is law,不能因为个人的情感就去违背.能保护下个幼儿不被拐卖的不是宽容,而是法律的震慑.如果法律让大多数人的情感都受到伤害,那就去修改法律,而不是宣扬为了情感去违法不会受到惩罚.作为一部公映的电影作品,尤其应该注意这点.
最后,在这部"双女主"类型的作品中,除了人民警察,男性多以"非正面"的形象出现.诚然,双女主表现了新时代独立女性在面对职场与家庭时的两难选择,母亲的形象抽象出来就是职场女性的剪影,而保姆的形象则映射了传统中国女性的家庭形象,两者以孩子为纽带连接在一起,母亲的在寻找过程中的插叙正是对女性如何平衡职业与家庭的讨论,当然了,能把这根"扁担"挑起来的女性自然值得赞颂,但褒扬A就贬低B以显得A伟大的思路对比近10年以来的网络对喷没有任何"长进".悲哀的不是这种思路的出现,而是这种思路被大多人接受,甚至潜意识的认为是理所当然.这才是真正可怕的地方.答应我,为了让这个社会更和谐,多发现并赞美对方的优秀好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