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笔记读书
《精进》读书笔记(摘要)

《精进》读书笔记(摘要)

作者: 3只青蛙 | 来源:发表于2018-02-03 22:03 被阅读17次

    工作要快,但生活要慢

    哈佛大学的李欧梵教授认为,我们应该从一味求快的心理惯性中跳出来,让生活变得更有节奏感,也就是“有快有慢”才好。他在《人文六讲》一书中写道:“现代人的日常生活应该有快有慢,而不是一味地和时间竞赛。什么叫有快有慢?用音乐的说法就是节奏。

    可现代人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把工作和生活相混淆,不是“过日子”,而是“赶日子”。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经说过:“做学问,做事业,在人生中都只能算是第二桩事。人生第一桩事是生活。我所谓‘生活’是‘享受’,是‘领略’,是‘培养生机’。假若为学问为事业而忘却生活,那种学问和事业在人生中便失其真正意义与价值。”这番话,值得好好深思和回味。

    明确工作和生活的界限,用未来视角工作,用享乐主义视角生活。

    使用“时间之尺”,审视事件的长期价值,尽可能删减非必要事件。

    让“远期未来”更加具体,为“近期未来”增加挑战。

    把握好做事的节奏,区分“求快”的事件和“求慢”的事件。

    提升时间使用的“深度”,减少被动式休闲的比例,保持至少一项长期的业余爱好。

    仅仅是好的选择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的是最好的选择。

    更高的标准,才会有更好的选择

    决策心理学认为,人在面临选择时,通常会采用“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

    “如果一个人,处处能以最高目标为原则,必然能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决定。”

    “最高目标”,并不是指那些可以被度量且数量力求最大化的目标,而是指从整个人生来看最有意义和最有价值的目标,这个目标反映了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渴望:我们一直在寻找的那个“巴拿马”。

    如果说在零度格局下,盲众看到的是幻象和噪声;一度格局下,逐利者看到的是自己的能力和欲望,那么理念人看到的是这个世界深处的真和美,而至善之人看到的是自我与世界、自我与整个人类之间的纽带。

    当我们在人生中遇到某个无法摆脱的僵局时,先不妨试试这三步:

    1.找出潜意识中的隐含假设;

    2.识别隐含假设中的不合理性,进行校正;

    3.形成新的更灵活的思维框架,在此基础上思考出“可能选项”并进行尝试。

    我初步归纳了四个典型的有关人生选择的隐含假设:

    第一个典型的隐含假设是“赛道假设”。“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就是赛道假设的体现。暗自认同赛道假设的人,认为人生就是一场漫长的比赛,比赛的项目是设定好的,而获胜者寥寥无几。于是他们就容易陷入对竞争的焦虑和对失败的恐惧中。他们可能由于害怕失败而不敢尝试、不敢试错,只能战战兢兢、亦步亦趋地在一个被外界固化了的轨道上不停地跑着。

    第二个隐含假设是“低关联假设”。暗自认同这种假设的人认为,人生的种种经历之间相互独立,不存在什么关联。比如很多人小时候学过画画,但是长大后就再也不画了,他们不会想到,这些绘画基础对于在职场中运用视觉化思

    开始并完成一件事情,比做好它更重要。

    因为只要开始了,你就有机会把它做得更好。

    最小化产品策略

    “精益创业”中有个关键概念叫 “最小化可行产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MVP),它指的是可以使用最少资源、被最快制作出来的、可执行基本功能的、能被用户使用的试验性产品,创业者应该尽快把最小化可行产品发布出去,然后根据用户使用它的反馈来进行优化,这一过程称为“构建—测量—学习”(Build-Measure-Learn)的循环。

    而精益创业的思想,则是抛弃这种冗长呆板的计划,用反复试验和获取反馈的方法来探明环境,通过迭代优化来最终进化出一个最好的产品。

    所以以精益创业的方式去走向人生的成功,便要做到这三点:

    1. 克服“过度准备”的惯性,向前一步,把未完成的事情完成;

    2. 克服“自我防卫”的心态,乐于接受反面意见并加以慎重地审视;

    3. 克服“沉没成本”的固执,有勇气否定并重新构造自己的产品。

    这就是多线程工作的秘诀。很多时候,你只是需要一个专注不受干扰的、能纯粹跳脱出来思考的、能达至“心流”状态的、能把最关键的“硬核”搞定的——半小时。

    梳理“反应链”

    阅读一本书时,我们能看出这本书的脉络是什么样的,那么反思一件现实发生的事情时,我们也应看到这件事它是如何开始、如何发展、如何转折、如何结束的,它背后的动因、阻力以及关键节点是什么,这些相关的因素又是如何串联起一条完整的“反应链”的。

    当一件事,你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就直接开始做吧。只要开始了第一步,就会有第二步、第三步。

    克服“过度准备”的惯性,向前一步,把未完成的事情完成。

    乐于接受反面意见,有勇气否定并重新构造自己的产品。

    多线程工作,首先需要一段专注不受干扰的时间,完成工作中最核心部分的思考。

    集中处理同质性的工作,可以减少不同质工作间的转换损耗。

    从理论出发不一定能指导实践,只有在实践中通过反思积累的知识才能指导实践。

    行动后要及时反思,并梳理这件事情的“反应链”,特别关注其中发生的意外现象。

    完成一个你的“最小化可行产品”

    1.请在你的工作或者学习中,选择一件较为重要的事情,构建一个你的“最小化可行产品”。

    2.它最核心的部分是什么?请拿出一段不被干扰的时间来完成它。

    3.完成这个“最小化可行产品”的工作,可以分为几层?请尝试采用图层工作法完成它,并与之前完成它的方式进

    行比较。

    4.请将你的成果在相应的线上或线下平台公布,收集外界的反馈意见,列出其中对你最有启发的3—5条建议。

    5.根据收集的建议,以及个人的思考,重新修正你的“产品”。

    在行动中反思

    1. 回想一下,最近发生的对你来说最大的一件事是什么?这件事情是如何开始、如何发展的,其中有没有什么转折性事件,最后怎样结束?

    2.在梳理中,你可以得到一些什么样的启示?

    3.在行动过程中,是否有什么意外发生?这个意外对你有什么启发?

    简单地说,解码不外乎下面三个层次:

    1.它说了什么?给了我什么感受?(它原本就要传达的信息和知识)

    2.它是什么?对我有什么价值?(对内容的反思,以审视的目光对内容进行评价和定性)

    3.它的内部是怎么组成的?它的效果是怎么实现的?(对形式和构成的洞察,研究内容表达的手法)

    做中学

    法国教育学家安德烈·焦尔当(André Giordan)提出了“变构学习模型”(allosteric learning model):“构成学习者思维独特性的并非是他所录入的观点序列,而是他有能力启动和调用的关联。

    努力是一种需要培养的能力

    努力的第一个秘诀在于“舍弃”。有舍,方才有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精进》读书笔记(摘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mdp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