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佛、儒、道专题
【118】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

【118】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

作者: 0b59d463561c | 来源:发表于2019-03-09 21:25 被阅读0次

楞 严 经 讲 记

 净界法师

  阿难尊者说:我一路走来,失掉了我的真如本性,外表是现出家相,但是我这明了的心,一直跟真如的道法——我空、法空,那种清净本性的道一直不相应。

  这种情况譬如穷子舍父逃逝。有一个大富长者他只有一个儿子,这儿子本来他在家里面是受用很多很多的珍宝,但是这儿子他总是觉得在家里面待着对他是不好的,他就起颠倒了,一念的不觉,他想我应该到外面去攀缘啊,找很多人遇到很多事情才会快乐,在家里面待着就是不快乐,这叫真如不守自性,他不愿意守在自己的本性。这有钱的公子哥就离开了家庭,跑到外面去了,结果跑久以后就迷失了方向,再也回不到家;他家里面有许多的珍宝,但他离家后受着贫穷种种病痛的痛苦。

  这就比喻无始劫来我们的真如本性,本来具足无量的功德,但是因为我们没有安住我们的本性来受用这个功德,而攀缘六尘,结果创造整个生死的轮回,我们是自做自受。

  这是阿难尊者他听完七处破妄以后,他自己的一个心得感想,可以说相当有体会,对自己出家生涯的回顾。

  今日乃知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

  他以前总是觉得他身为佛陀的侍者,整天靠在佛陀的身边,佛陀解脱他也会跟着解脱,他只是去增长自己的知识,没有把这知识产生一种内心的回光返照,来调伏自己的妄想。

所以假设你不把这样的智慧加以回光返照,跟没有听闻是很相似的,就好像一个人只是述说这是青菜、这是豆腐,但是你没有亲自去吃、没有去受用,你的肚子还是不能饱的。

相关文章

  • 【118】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

    楞 严 经 讲 记 净界法师 阿难尊者说:我一路走来,失掉了我的真如本性,外表是现出家相,但是我这明了的心,一直跟...

  • 开悟?

    所谓开悟,也就是明白了天人合一了。 佛在楞严经中说: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 佛法不但要...

  • 实践重于知识

    读完本篇让我印象深刻一句话:“知道”和“做到”完全是两回事"今日乃知,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

  • 修习善良

    闻思修行是佛教的修习法门。善良也需要修习,要多闻、多思、多修、多行。 (一)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多闻善良事迹,多见...

  • 妙果

    一七勤修行, 一八显自在, 妙果来不识, 连年急退转。 格物 生疑不实修, 实与不闻等; 若存若亡中, 倏忽已...

  • 《法句经》原文及译文——多闻品第三

    多闻品第三 多闻品者,亦劝闻学。积闻成圣,自致正觉。 多闻品的大意是:奉劝世人勤学多闻,然后通过多闻积累达致圣人境...

  • 见不见

    本心佛性见之不能用,用之不能见,有知有见有觉有感等皆不是本心本性,修行在不见不闻处下手才是。不见不闻又不是不...

  • 《佛说相应相可经》

    佛在舍卫国请诸比丘。比丘即到。佛告比丘。比丘应唯然从佛闻。佛便说。 是不闻者不闻者俱相类相聚相应相可。 多闻者多闻...

  • 闻思修结合,才能成就

    洛桑陀美上师:【闻思修结合,才能成就】 听闻、思维与修行是相辅相成的,闻、思的目的是为了修行,修行要以闻、思...

  • 修行

    闻、思、修是佛法修行的根本支架。精进、信心、信任是佛法修行的命桩。智慧、戒律、善良是佛法修行的三大特质。不执着、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18】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mge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