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1],思而不学则殆[2]。”
【注释】
[1]罔:意为迷惑、糊涂。
[2]殆:是疑惑、危险的意思。
宋·程颢、程颐:“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宋·朱熹:“不求诸心,故昏而无得。不习其事,故危而不安。”
【译文】
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地思考问题,就会茫然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解读】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和思两者不能偏废其一。孔子指出了学而不思的局限,也表明了思而不学的弊端。所以,圣人一向主张学与思相结合,甚至把学思结合看作是实现“仁”的重要途径。可见,只有将学与思结合在一起,才能使自己成为有道德、有学识的君子。只会照搬别人的经验而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是毫无意义的。当然,只是一味地苦思冥想而不去学习别人的思想成果,就会重蹈覆辙,浪费自己的宝贵年华。
子曰:“攻乎异端[1],斯[2]害也已。”
【注释】
[1]异端:不正确的言论。另外、不同的一端。
[2]斯:代词,这。
宋·程颢、程颐:“佛氏之言,比之杨、墨,尤为近理,所以其害为尤甚。学者当如淫声美色以远之,不尔,则骎骎然入于其中矣。”
明·张居正:“当时杨墨之道,犹未盛行,然孔子深恶而预绝之如此。至于后世道家之说,全似杨朱;佛家之说,全似墨翟,尤足以眩惑人心,而伤害世道。深信而笃好,如宋徽宗、梁武帝者,不免丧身亡国,为后世之所非笑。则异端之为害,岂非万世之所当深戒哉!”
【译文】
孔子说:“强烈抨击那些异端邪说,这些祸害就可以停止了。”
【解读】
在这个知识更新如此迅速的社会,我们要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真理的学习和研究中,不要把心思用在那些低俗的异端学说上。对于那些有悖真理的东西要及时抵制,以此净化我们的学习环境和生存环境。也只有这样,才能防止异端学说的危害不断扩散。
子曰:“由[1],诲女[2],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注释】
[1]由:姓仲,名由,字子路。生于公元前542年,是孔子的学生,长期追随孔子。
[2]女:同“汝”,你的意思。
宋·朱熹:“子路好勇,盖有强其所不知以为知者,故夫子告之曰:我教女以知之之道乎!但所知者则以为知,所不知者则以为不知,如此则虽或不能尽知,而无自欺之蔽,亦不害其为知矣。况由此而求之,又有可知之理乎!”
明·张居正:“可见天下之道理无穷,虽圣人亦有不能尽知者,但圣人之心,至虚至明,固不以不知者自强,亦不以已知者自是,故稽众从人,好问好察,此尧舜之知所以为大也。”
【译文】
孔子说:“仲由,我教给你知或者不知的态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最明智的啊!”
【解读】
对于一件事,无论你知不知道,知道多少,都应该客观从容,而不应凭着主观臆断装模作样。事情的真相往往隐藏在岁月的尘埃中不为人知,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求知才有可能接近真理。求知最忌自欺欺人,不懂装懂。明明不知道却偏要说自己知道。一切做到实事求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