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卷九·三四】
汉阳戴喻让诗,有奇气,出吾乡陈星斋先生门下。有《临漳曲》云:“暮云深,霸桥逝;水天横,歌台废。玉龙金凤已千年,古瓦还镌‘铜雀’字。卖履分香儿女情,读书射猎英雄气。如何横槊对东风?老年想作乔家婿。”末二句,老瞒在九泉亦当笑倒。又,《咏雪》云:“未添庾岭三分白,预借章台一月花。”
戴喻让(生卒年不详),字思任,号景皋,汉阳人。乾隆六年(1741)举人,官惠民知县。有《听鹂堂》、《春声堂》诸集。
陈星斋,即陈兆仑(生卒年不详),字星斋,号句山,钱塘人。雍正八年(1730)进士,授知县。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授检讨,官至太仆寺卿。陈兆仑精六书之学,尤长经义,于易、书、礼均有论述,旁征博引,不专主一家之言。他的诗文,“不以气炫才,不以词害志,醇古澹泊,清远简放”,抒发感情,淋漓酣畅,为京师士子士大夫奉为“文章宗匠”。前后和御制及进呈诗文,屡有称赞,多次获得御赐书籍、砚墨、绮貂等。兼工书法,尝自云:“我书第一,文章次之”。自以为书法成就高于诗文,梁同书称他是“不以书法成名而其书法将传于世”的书法家。著有《紫竹山房文集》二十卷,《紫竹山房诗集》十二卷。
临漳,河北省邯郸市下辖县,地处河北最南端,位居中原腹部,西望太行山,东眺齐鲁地,素有“天下之腰脊、中原之噤喉”之称誉。临漳古时称“邺”,有“三国故地、六朝古都”美誉。邺城先后成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朝都城,居黄河流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长达四个世纪。春秋时期,齐桓公始筑邺城。战国时期,魏文侯以邺城为陪都。西汉,属魏郡,汉高祖始置邺县。西晋,为避愍帝司马邺讳,将邺城易名“临漳”,因北临漳河而得名。明清时期,临漳县属河南省彰德府管辖。民国时,归河南省。新中国成立后,临漳县由河南省划归河北省。1958年,并入磁县。1961年,复置临漳县。1993年后,归河北省邯郸市辖。
霸桥,桥名。即灞桥。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城区东十公里灞水上。春秋时期,秦穆公称霸西戎,将滋水改为灞水,并修了桥,故称“灞桥”。《三辅黄图·桥》:“霸桥在长安城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王莽时,霸桥灾,数千人以水沃救不灭,更霸桥为长存桥。”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渭水三》:“霸水又北迳枳道,在长安县东十三里……水上有桥,谓之霸桥。”汉唐时送客多到此桥作别。故桥在今桥西北十馀里处,后因“灞水”东徙,桥移今址。灞河是发源于秦岭蓝谷的一条河,横贯西安东部,向北注入渭河。早在秦汉时,人们就在灞河两岸筑堤植柳,阳春时节,柳絮随风飘舞,好象冬日雪花飞扬。自古以来,灞水、灞桥、灞柳就与送别相关联。汉唐时,凡送别亲人与好友东去,多在这里分手,有的还折柳相赠,为文人骚客所乐道。因此,曾将此桥叫“销魂桥”,流传着“年年伤别,灞桥风雪”的词句,“灞桥风雪”从此被喻为“关中八景”之一。
歌台,音gē tái,表演歌舞的楼台。唐·蔡孚《奉和圣制<龙池篇>》:“歌台舞榭宜正月,柳岸梅洲胜往年。”唐·杜牧《阿房宫赋》:“歌台暖响,春光融融。”元·杨载《题沉君<湖山春晓图>诗卷》诗:“舞榭歌台临大路,佛宫仙馆入云霄。”
铜雀,指铜雀台,是曹操在邺城(今河北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立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位于河北省临漳县境内,距县城18公里。在三国时期,曹操击败袁绍后营建邺都,修建了铜雀、金虎、冰井三台。三台初建于建安十五年(210),后赵石虎、北齐、唐代都有扩建、整修。其中铜雀台最为壮观,台上楼宇连阙,飞阁重檐,雕梁画栋,气势恢宏。元末,铜雀台被漳水冲毁一角,周围尚有一百六十余步,高五丈,上建永宁寺。明朝中期,三台还存在。明末,铜雀台大半被漳水冲没。如今的铜雀台,在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后面,只剩下不足十米高的夯土堆。南朝·陈·张正见《铜雀台》诗:“凄凉铜雀晚,摇落墓田通。”唐·杜牧《赤壁》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卖履分香,亦“分香卖履”,成语。意思是旧时比喻人临死念念不忘妻儿。出自汉·曹操《遗令》:“余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诸舍中无所为,可学作组履卖也。”意思是,祭祀后剩余的香分给诸位夫人,并告诉她们不要因为接受了赏赐而再祭祀我。诸宫夫人、侍女等,如没有啥事可做,则可学习制作头饰、鞋子卖钱。“组”是簪缨类饰物,用来戴在头上的。“履”就是鞋子。
槊,音shuò,中国古代冷兵器,是重型的骑兵武器,类似于红缨枪的攻击武器,即长杆矛,同“矟”。槊由硬木制成,分槊柄和槊头两部分。槊柄一般长六尺。槊头呈圆锤状,有的头上装有铁钉若干,有的槊柄尾端装有鐏。槊锋刃长达50-60CM,远远长于普通的枪、矛的长度,即可用于骑兵持槊冲锋、又可舞槊横扫。其主要技法有劈、盖、截、拦、撩、冲、带、挑等。槊出现于汉朝,在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发展为主要兵器。主要种类有:马槊、步槊、杂槊。曹操“横槊赋诗”,最早出自唐·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建安之后.天下文士遭罹兵战,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故其抑扬怨哀悲离之作,尤极于古。”
乔家婿,汉末时期桥公的女婿,桥,通“乔”。指大女婿孙策,小女婿周瑜。《三国志·吴书九·周瑜传》:“顷之,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江表传》:“策从容戏瑜曰:‘桥公二女虽流离,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传闻曹操虎视江南,其实也为二乔。曹操发誓说:“一愿扫平四海,以成帝业;二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憾!”
老瞒,指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
庾岭,音yǔ lǐng,山名,古称梅岭、东峤、台岭。相传汉武帝时,有庾胜将军筑于此,因名庾岭。现称大庾岭,为南岭中的“五岭”之一。有汉武帝时庾胜将军筑台的要塞和唐代张九龄在梅岭建立的梅关。唐开元四载(716)冬,左拾遗张九龄监督开凿新路,命道旁多植梅树,故又名梅岭。白居易云:大庾多梅,南枝既落,北枝始开。是也。
章台,音zhāng tái,释义:1、古台名,即章华台,春秋时楚国离宫。是春秋晚期楚国第26代王熊围于公元前535年,在云梦泽腹地修建的一座离宫,在我国建筑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被现代专家学者称为“楚国第一台”、“天下第一台”。位于湖北省潜江市潜江龙湾,已出土大量文物,在楚文化考古上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2、古代街道名。秦昭王曾于咸阳造章台,台前有街。另,西汉时长安城街名,故称章台街或章台路,其地繁华,妓馆林立。后人因以章台代指妓女聚居之地。3、在诗词中用章台和灞岸来代指柳。南宋词论家沈义父的《乐府指迷》说:“说柳,不可直说破柳,须用‘章台’‘灞岸’等字。”4、章台杨柳:唐·韩翃有姬柳氏,以艳丽称。韩获选上第归家省亲;柳留居长安,安史乱起,出家为尼。后韩使人寄柳诗曰:“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亦应攀折他人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