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五每日一更第37篇
![](https://img.haomeiwen.com/i11017379/a7f526df8036def9.jpg)
这两天简直乱做一团,每到吃饭的时间,三个大人手忙脚乱,无法搞定一个三岁的孩子。大人换着花样做吃的,他都无动于衷,要么借口要去和米老鼠玩,要么勉强吃了几口之后将饭含在嘴里,不肯吞咽,坐在餐桌的时间不超2分钟。
求救了几个宝妈好友,都说这是世界难题,有威逼利诱的,有吼叫打骂的,也有理性教育的,总之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婷子说,学会给孩子立规矩,最重要的是父母的态度。父母必须有原则,否则变来变去,孩子容易出现混乱,长期会没有秩序感和安全感。
这简直是至理名言。
孩子不在身边时,我把很多事情看起来特别简单,总能说出一套理论,父母应该给孩子立规矩,父母要给孩子安全感,要理解孩子的情绪。可一到遇见问题的时候,立马变成了文盲,用的方法还是传统的生气打骂方法。
反思我这几天的行为,虽然我一直在说要立规矩,但效果却不及想象十一,总结有以下原因;
1、大人规矩执行不坚定,孩子容易打破规则
鸣宝不肯吃饭,我态度很坚决,不吃饭就不能吃巧克力,喝牛奶,他依然不肯吃,嘴里念叨着我要吃巧克力和牛奶。
吃完饭我将盘子收拾了,爷爷担心饿坏了,问他要不要吃面包,这次我还是制止了。
下楼散步,路过烘焙店,孩子立马就跑了进去,我借此机会教育他,吃饭了才能吃面包,不吃饭不能吃面包。可我们出了店,他却一直徘徊在店门口不肯走,他爸爸一心软就给买了。瞬间前面的坚持就破功了。
也不全是爸爸一个人的错,我自己内心也是不忍,不够坚定。
这种情况是给孩子立规矩的大忌。
鸣宝会觉得,不吃饭等会还是有面包牛奶喝,而且爸爸妈妈也不会真的不给吃其他的,我可以继续不吃饭。时间一长要养成好好吃饭的习惯就更加艰难了。
既然立下了规矩,就应该去遵守执行,一旦让孩子觉察到规则是可以改变的,他就可能会不断地打破规则,来试探规则的底线——哭闹是孩子试探爸妈的一种方式,如果孩子哭闹就无原则地顺从他,他就抓住了大人的弱点,并且一再用这种方式满足自己的愿望。
2、想用改变规矩来讨好孩子或逃避内疚。
这段时间孩子一直在老家和爷爷奶奶住,我内心一直充满内疚,当孩子提出要吃糖果时时我总是会想要满足,想让他开心,以弥补内心的愧疚。
在孩子的教育中,如果是立下的规矩,那么无论时间、地点、场合,都要去遵守。
而对妈妈来说,如果意识到自己陪伴孩子比较少,应当在陪伴上多花时间,而不是向规则妥协,换取孩子的好感。
3、靠打骂不能真正建立起规矩
给鸣宝立了规矩孩子却不听,我就容易有挫败感,觉得自己已经付出还是没有效果,还不如用打骂的老办法——又省事儿又有效。
我想即便是他在被骂被凶后顺从,那也因为害怕被打的疼痛而暂时“听话”。
这个时候的打骂孩子,我其实更多的是在发泄对自己的不满。而对孩子而言,打骂也并不能帮助他们将规则内化,建立起真正的规则意识。
更糟糕的是,我打了他之后他能观察到妈妈心情不好,他会跑过来问妈妈“你怎么了”?他会担心妈妈不爱他了,这种行为无意让他严重缺乏安全感。如果此时我再一句“你不听话,妈妈不要你了”,那他内心就会有恐惧。
世上最需要考试的岗位就是父母,作为一个待考的母亲,我需要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如何养育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