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有剧透!本文有剧透!本文有剧透!
在最近热映的阿米尔·汗《摔跤吧,爸爸》里,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三幕。
按时间顺序来。
第一幕,是爸爸逼两个女儿跳河。
这一幕,先按下不讲。
第二幕,是大女儿吉塔和爸爸摔跤。
吉塔在体育学院进修一圈回来以后,开始学会了新的摔跤技巧,开始质疑爸爸原来的技巧“过时”了。爸爸很生气。于是,在妹妹巴比塔和村里其他练摔跤的小朋友们面前,爸爸和吉塔狠狠地干了一架。
结果,上一秒,还在一举破解吉塔新技巧的光环下,如大山般高大伟岸的爸爸,下一秒,就被啪啪打脸,被吉塔用新技巧打趴在地上,怎么都爬不起来。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幕,可以说是全剧的人物关系最紧张的一幕。
这一幕刻画的,是父亲权威的正式陨落。
从吉塔和巴比塔小时候开始,绝对正确的爸爸,忽然之间,变得“过时”而可笑。他的教导不再如若神明,他的规矩也可以全都打破。甚至,连他引以为傲的专业领域,也被自己的女儿力证,一切都是the old good times。
这一架,让爸爸在村民和自己家人前颜面毫无。这一架,让爸爸走下神坛,失去权威。也是这一架,让父女关系恶化。
不用急着庆幸你有一个不练摔跤的娃儿,不摔跤,娃照样有本事让你在ta面前“跌跤”。
所有的爸爸,都有走下神坛的这一刻。特别是生儿子的爸爸,在6-12岁这个阶段,你在孩子心目中有多高,等到了孩子的青春期,你会感受到自己掉下来摔得有多痛。
孩子13-18岁这个阶段,开始接触更多的外部世界,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立的思维,父母的话不再是一切,爸爸在某种程度上更容易形成一种竞争对手般的关系。
有些父母喜欢体罚孩子,甚至打骂孩子。这样的父母,在孩子长大,体格渐长之后,更容易在孩子面前“跌跤”。
因为总有一天,孩子不再弱小,而是站出来,把你曾经施在其身上的拳脚,反施在你身上。
这也是为什么不能打孩子的原因。打赢了,并不证明什么,只是在以成年人的体格欺负弱小的孩子。打赢了,反而输了孩子真正认识事物的机会,让他们以为拳头即正义。
所以家长问:要是我没打过我家孩子,怎么办?是不是以后他就不听我的了?是不是以后我说的话没用了?
先要问问自己的是:打架能说明什么?打赢又能说明什么?
如果教育孩子,掌握拳头的人掌握话语权,暴力就可以统治一切,那么,这样的家长还是早点打输了的好。
电影中,爸爸马哈维亚输了和大女儿吉塔的这一架,二女儿巴比塔却并没有站在姐姐这边。
在父亲权威陨落的同时,父亲的地位反而在上升。
爸爸不再是单纯的教练,他无法在体格上、在摔跤上拼过女儿。但是,他上升为了一种精神力量。
就像二女儿坚信的:“爸爸没有打赢姐姐,不是因为爸爸的技巧过时了。而是爸爸老了。”
一个不再强壮的父亲,只要精神足够伟岸,就能让孩子主动为他找到理由。
即便是短暂的离开和暂时的怀疑,也会在过后冰释前嫌,重回父母身边。
孩子,就像天上飘的风筝。要飘得很高很远,要过出自己想要的人生,但是线的那一端,永远没办法放手的,是父母的爱。飞得再远,也要回头看看,好继续下一次的远行。
如果有一天,我们被自己的亲生孩子打趴下,他们忽然在某方面超越了我们,忽然变得比我们厉害,我们要做的,应该是高兴和鼓掌吧!
第三幕,是爸爸被教练派去的人锁在储藏室里。女儿独自在没有父亲的旁观指导的情况下,奋战拿下了最后比赛。
这一幕,是全剧的高潮。虽然看的过程中,很为爸爸的着急,女儿在人群中焦急张望的时候,会代入感地期待,爸爸会奇迹般地出现。但是,从剧情发展上来说,爸爸是不可能出现的。
这个时候,爸爸不出现,比出现,要更好。
这一幕,是女儿独立成长,摆脱父权庇荫,终于完成蜕变的一个重要阶段。
第一幕和第三幕衔接完成。
在关键时刻,支撑女儿取得胜利的,是第一幕中,跳下河溺水般拼命挣扎时,爸爸回响耳边的话:记着,爸爸不能时刻保护着你,爸爸只教你如何战斗,你要战胜自己的恐惧,试着自己拯救自己。
原来在很久很久以前,爸爸就已经在做抽身离开的准备了。
孩子,不是天上的风筝,而是天空翱翔的鸟儿。父母在放飞孩子们的同时,还教会孩子学会放手,教会孩子当风筝的线剪断时,他们该怎样依靠自己的力量继续飞翔。
这样的事情,真的只有父母才会做。要是有一天,我爱吃的咖啡蛋糕教我如何戒掉它们好好减肥,我该多么感激涕零的。
打不过自己的娃,真的不算什么。重要的是,你在精神上征服他们。
打不过自己的娃,不丢脸;打自己的娃,才丢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