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儿一跑,放不完的电影

作者: 康虎好看点 | 来源:发表于2019-07-05 10:23 被阅读3次

    马儿奔跑时,四蹄会不会同时腾空?

    这个问题,好长时间一直争论不休。

    有些人认为,飞奔的马儿,四蹄是同时腾空的。

    另一些人则认为,即使在飞奔状态下,马儿也至少有一只马蹄是着地的,不会四蹄同时腾空。

    你会怎么看?

    想想刘皇叔跃马过檀溪那些事,奔马四蹄同时腾空,似乎不无可能。刘备在荆州,被蔡瑁追杀时,慌乱中,的卢马“从水中涌身而起,一跃三丈”,飞跃檀溪,让刘备拣得一命。后世辛弃疾还有赞:“马作的卢飞快!”

    奔马是否可以四蹄同时腾空,难作定论,关键的难题,在于马速太快,观察认定不易。这一来,争论往往就在各执一词中,不了了之。

    要是在今天,搞个录像,拍个视频,回放一看,自然可以真相大白。

    在没有录像设备的时候,这个问题,始终就没有个明确结论。

    争论的终结,确实就在有了照相机之后。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基于用照相机解决争论,直接催生了一个新的行当——电影,或者说,催生了电影机器的发明。

    1872年某天,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个酒店内,两个爱马之人,认为奔马会四蹄同时悬空的斯坦福,认为奔马始终有一蹄着地的科恩,又就此争论不休起来。两人甚至为此打赌,还请来一个专业驯马师裁判是非。结果,自然是连驯马师也无法作出判定。

    得知这次打赌的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自告奋勇站了出来。他的裁决方法,就是运用他的技能——通过摄影像片来判定。

    当然,要弄个明白、准确,凭一、两个摄影师的临场抓拍,未必令人信服。所以,麦布里奇准备了多达24部的照相机,同时想出个马蹄、线索、照相机快门键联动拍摄的好法子。

    具体的操作,就是把24部照相机依次安放在马儿将要跑过的跑道一侧,相对应的跑道另一侧,则设置了24个用于系线索的木桩。木桩上的线索横穿跑道,连接照相机快门键。当马儿从跑道一端奔向另一端时,马蹄依次绊断了横穿跑道的24条线索,24部照相机快门依次被绊动的线索启动,拍摄下了24张马儿飞奔的即时照片。

    把这些相互连贯的照片弄出来一看,事情真相,真就水落石出了:马儿飞跑时,的确始终有一蹄着地。

    为了亲眼确证这事,跑来查看这些照片胶带的人,一时不断。

    一天,一个人在浏览中,快速拉动了这组24幅连贯的胶片带,猝然发现,马儿好像被他拉“活”了,又奔跑起来。

    这个发现,让人们大感兴趣。一个关于电影摄影的构想,渐渐浮出水面。许多发明家,开始在电影摄影机器的研制上,动起脑筋。

    不过,电影发明人,最终,既不是美国人,也不是英国人,而是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

    1895年12月28日,巴黎一家咖啡馆内,放映了电影《火车到站》。这是卢米埃尔兄弟用自己研制的电影放映摄影兼用机拍摄、放映的世界第一部电影。

    中国人搞电影,又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电影传入中国的速度,算是很快的。1896年8月11日(也有说是8月2日),举办游艺活动的上海徐园里的“又一村”,进行了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区别于中国传统的舞台戏剧和皮影戏,当时叫“西洋影戏”。

    中国人拍摄的第一步电影,则是1905年,由北京丰泰照相馆任庆泰拍摄的《定军山》。这是一部戏曲片。主演,是大名鼎鼎的谭鑫培。不过,拿今天的标准看,这或许只能算是拍了几段录像。

    中国第一部有故事情节的电影《难夫难妻》,则诞生于1913年。

    1931年,中国有了有声电影。这就是蝴蝶主演的《歌女红牡丹》。

    倒过去百年,谁能想到,一个电影,竟会对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带来如此深刻的影响!而其起源,竟是与风马牛不相及的马儿相关。不过,创新、发展,总是在抓住偶然之机中寻求突破的。这,又是偶然中的必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马儿一跑,放不完的电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nksh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