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面对问题和冲突,当工作生活中出现和预期不一致的事情时,我们的脑袋会“嗡”地一下失去理智,会脱口而出一些过激的话;对人生的一些选择和决定,如果现状和期望不一致时,会后悔过去——“我没那样做就好了”、“我那样选择今天就会不同了”,后悔后更加迷茫、失落。
所以,当我读到“人最大的痛苦来自于抗拒事实”这句话时,震动特别大,心里一下子就敞亮了,觉察到我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和事实站在一边,没有接纳现实。

最早接触“臣服”一词,来自张德芬的书《遇见未知的自己》:“对已经发生的事情臣服,因为任何程度、任何形式的抗拒都是徒劳无功的。”
最初我不太接受“臣服”,认为这个词语太过消极、无奈、不平等,用接纳事实更积极主动一些。
近日发生的事让我认识到接纳和臣服的区别。接纳和臣服在心理层面的反应是不同的。
接纳
说说接纳事实的感受。面对和预期不同的事实,情绪上的抗拒捍动不了事实本身,反抗徒劳无功,只会更加痛苦。接纳事实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的必然,顺应它的趋势,做出有益的调整,才能身心愉悦、坦然面对。
比如前段时间,当我接到单位取消休假的通知、打乱原有计划时,心里特别失落、不开心。但事实无法改变,抗拒无用,于是接纳了坏消息。完成心理调整还算简单:可以利用在单位的时间静心读书、写文章;可以利用补休陪伴孩子避开人潮错峰出游。从另一角度看待强制性取消休息安排,心里的怨气消失了,心情愉快了。这就是我的接纳。
臣服
但随即,又接到更严格的要求,从接纳层面,我无法做到。我陷入情绪对立,对指令的抗拒很激烈,心情糟糕透顶。处于这种情绪之中,我突然明白了臣服的意义。
当我们面对不期望发生的事实,以接纳的方式,积极地看待现实非常困难。那就试着去臣服事实。臣服意味着被动、无奈,不得不如此。事实最大,抗拒无用。
当我以臣服之心面对事实,明白情绪的对抗对事无补,根本不会改变既定的事实。事实的力量太强大,我只有放弃对抗,从这个角度考虑,很快观对现实,情绪舒解很多。
抗拒事实乃痛苦之源
人最大的痛苦来自于抗拒事实。
比如令我心生愤怒的小学作息时间:一天4趟接送,2点多放学。不管我接受或者不接受,它必然存在,不以我的意志为转移,不因我的情绪而改变。我烦恼、愤怒,我不接受事实,但也改变不了事实。
再则,一年之后,这个事实才和我发生关联。在这一年时间里,我可以确定家庭住所,物色最好的接送人选和托管机构。我有差不多一年的时间调整、准备。
接纳或者臣服这个事实,生活不被未来的阴影蒙蔽,活在当下,享受眼前的美好。
再深究一层,我抗拒的是不愿和孩子分离的事实。孩子的早送晚接,我一直亲力亲为。按照这种作息时间,肯定要请托管机构或他人接送,我的心理层面不能接受将孩子托付于他人之手的可能性,我无法面对自己的担忧和分离。而我必须承认,孩子的成长就是和父母剥离的过程。我也必须承认,当事实摆在眼前的时候,我必须接受。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好多大大小小的事,明明可以避免却不小心闯过的红灯、早早出门路遇事故偏偏要迟到、本以为是明智之举却犯下很难挽回的错误、家人身患重疾、投资失败、被人陷害……我们的人生不会一帆风顺,我们的心情不会一直明朗。面对种种不如意,以一颗接纳臣服之心,不做情绪上的反抗。情绪对抗影响我们做出理智思考和判断,不浪费时间去做无益的抗争,要做事实上的努力,顺势而为,摆脱困境。
最后,想分享张德芬关于臣服的一段解读。
“臣服的好处就是,当你接纳了当下,不徒然浪费力气去抗争的时候,事情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机出现,你才发现原来的挣扎真的是白费力气。而且,正因为你把能量充分关注于眼前的事物上,有的时候你会发现更好的解决之道,帮助你脱离眼前的困境,或是你不喜欢的情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