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我与父母和解

作者: 拾Guang | 来源:发表于2019-05-12 16:02 被阅读15次

    前段时间有部电视剧叫做《都挺好》,素来不怎么爱看电视剧的我,一分一秒都没有错过的把它看完了。有些时候,看着看着,眼泪就掉下来了,不是说我有多煽情,只是在那些人身上,我仿佛看见了年轻时候的自己,关于家人,关于父母。

    近日有一段视频刷爆了朋友圈。视频的内容是上海某学校一个17岁的男孩子,在学校与同学发生了矛盾,回家的路上被妈妈批评,在桥上与妈妈起了争执,最后在妈妈的面前跳桥自杀了,我无法想象这个孩子到底有多难过,也无法想象这位妈妈以后有多自责。

    但关于这件事,又或是北京大学的那个学子对妈妈痛下杀手,这些悲哀的结局,其实归根结底就是孩子与父母之间缺乏沟通,不能相互理解。

    说到这里,我来谈谈自己吧。

    在我的记忆里,关于家的美好回忆与糟糕回忆都充斥着。恍惚记得小时候有好多人都夸我勤劳懂事,隔壁家的老婆婆,领居家的刘阿姨,亦或是亲戚朋友……那个时候家里很少有矛盾,爸爸妈妈虽然只做着普普通通的工作,但至少我们生活得很快乐。

    还记得一二年级的时候数学题不会做,爸爸晚上回家还会打着台灯一道题一道题的教我演算;偶尔和姐姐嬉戏打闹,妈妈会假装轻声呵斥姐姐两句;他们有时会突然从衣袋里掏出小零食给我,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那之于我而言,是莫大的惊喜。

    不过,随着年龄的日渐增长,我小升初、初升高……回家的日子越来越少,和父母的交流也越来越少,而那缺少了沟通的亲情,矛盾越来越多。

    回到家里,爸爸妈妈提到最多的话题不再是我和姐姐,不再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变成了弟弟,变成了钱。这个话题越来越敏感,终于有一天,我听见他们因为这个问题开始争吵,然后一发不可收拾,甚至常常迁怒于我。直至后来,我越来越不愿意回家。

    印象深刻的事是:有一次大概一个月才回家,到家后弟弟问我说“你怎么又回来了?”是啊,从每天回家,到每周回家,再到每个月回家,回家后,听到的却是“怎么又回来了”这样的话,那可能就是我不爱回家的原因吧。

    虽然有矛盾,但未成年的我和家里还是有许许多多的牵绊,血缘或是经济…

    他们终日忙着工作,而我终日忙着学习。电话差不多成了我们唯一枢纽,见面吵架也是常有的事,他们觉得我学习很好玩,我也不懂他们工作的苦;他们把目光放在我的成绩上,我把目光放在他们对待我的态度上。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仔细想想,其实真正和父母开始争执应该是从一四年开始的,到一八年。四年我不知道该算长还是短,但是之于我,却觉得像是几个世纪那么长。

    终于,我也十八岁了。成为了一个成年人,在大学里,我找到了人生的第一份兼职——餐厅服务员。现在想起当时的感受,已经不那么清晰了,只记得那时候每天油腻腻的,衣服上头发上都充斥着油烟味。而促使我与父母和解的,也是那几天的经历。

    客人吃饭时点的菜,我记得好好的,等到做出来端上去了,他却说是我们做错了,于是我挨了老板的批评。客人多的时候,忙不过来,客人责怪的也是服务员。辛辛苦苦工作了一周,得到的也不过两三百块。

    在周末,我忍不住给妈妈打了电话,轻描淡写的提了几句我在兼职,她便说:学习的年纪就好好学习,不用花时间去兼职,是不是钱不够了?

    一次兼职,我尝到了工作的心酸,也终于理解了父母工作的辛苦,感受到了妈妈久违的关心。

    那年我18岁,我决定与父母和解。

    后来和父母之间的温情不多,却也没了那么多的争执。我们都退一步,都互相理解,互相包容,家,终究还是那个温暖的港湾。

    今天是2019.5.12日,母亲节。早上起来给妈妈打了一个电话,问候了她最近生活状况,末了,让她今天休息休息,煮个好吃的。电话那头,她正在和别人聊天,我听见她再给别人炫耀“我二女儿给我打电话说今天母亲节,让我煮个好吃的,好好休息。”说着说着,她就笑了。隔着手机屏幕,我都想象得到电话那头,她笑的灿烂,像个吃到糖的孩子一样…

    电话这头,我也笑了。

                                 

    18岁,我与父母和解

    请勿转载谢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8岁,我与父母和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nsc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