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经感悟之二(听唐崇荣《罗马书》解经有感)
- 唐崇荣牧师神学讲座、讲道资料集(每日更新)2018.05.12
- 唐崇荣牧师神学讲座、讲道资料集(每日更新)2017.11.09
- 唐崇荣牧师神学讲座、讲道资料集(每日更新)2018.03.19
- 唐崇荣牧师神学讲座、讲道资料集(每日更新)2018.03.04
- 唐崇荣牧师神学讲座、讲道资料集(每日更新)2018.06.08
- 唐崇荣牧师神学讲座、讲道资料集(每日更新)2018.10.28
- 唐崇荣牧师神学讲座、讲道资料集(每日更新)2017.10.01
- 唐崇荣牧师神学讲座、讲道资料集(每日更新)2017.05.25
- 唐崇荣牧师神学讲座、讲道资料集(每日更新)2018.03.15
![](https://img.haomeiwen.com/i11356455/20113c5a8e3f4374.jpg)
我们要把握《圣经》中的总原则而不能淹没在琐碎的字句里。片段化摘录《圣经》产生绝对化教义一定会有其他经文再讲着不同意思,没有掌握《圣经》的总原则你会越看越迷惑。这种陷在字句里,通过咬文嚼字的方法,读《圣经》会读的很辛苦还容易走偏。因为被字句捆绑看不到《圣经》总的原则。
比如一方面你知道信主可以让你不缺钱财这也是成功神学拉人进来的方法,但你也会发现《圣经》中记载财主在地狱受苦,主也说骆驼穿过针眼比财主进天国还容易。你就知道那种只把福音当做求财的手段是对《圣经》的误读。主所赐的平安不是我们简单认为的天天平安无事,而是让你在任何环境中都站立得稳。保罗身上的刺主没有给他除掉,十一位门徒和保罗以及后来无数的信徒教父为主殉道都说明了这点。主说“你们在世上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约翰福音16:33)。我们要用一条红线也就是《圣经》的总原则把整本《圣经》串起来,而不是片段摘录《圣经》自作文章,那样你永远都是要么陷在自己的世界,要么一地鸡毛把自己弄得无所适从。只有掌握了那条红线我们才能真正读懂圣经。保罗就是因为懂得圣经的精义才不会被字句束缚提出割礼只是仪文不是得救的凭据割礼不是肉体上的而是你心里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1356455/952f6f39e797035b.jpg)
我们在保留单纯的同时还要有智慧,在有智慧的同时还要有单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我们的心要宽但脚步要窄,心越宽脚步越窄,能够包容不同意见但只往基督的窄路上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不可把绝对的相对化这样会把仇敌当做弟兄,相对的绝对化会把弟兄当仇敌。心越宽脚步越窄,当争一定要争当让的不可不让,争乃是为主的道争那是原则问题没有商量的余地,让原是我个人小节可以退让只要无损主的道我可以包容各种观点。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的,在不违背良心不违背客观规律基本常识上尽可能兼收并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https://img.haomeiwen.com/i11356455/c6ad26408dbb5acf.jpg)
过去一直被一个问题困扰人真正的产业是什么,以为赚取的物质财富就是你的产业这是我们从古到今一种很重要的观点,刘邦当年做了皇帝就嘲讽自己老爸“某之产业孰与仲多”(因为过去他老爸总嘲笑他没有治产业不如他哥哥刘仲勤快会种地,可是现在他因为自己的不安分做到了一国之君他就反问老爸你看儿子今天的产业如何。)这就是我们价值观就是以成败论英雄,刘邦成功了你就可以在父亲面前颐指气使父亲也只能忍受。但是我们的人生或者生命的价值真的能用物质来衡量吗?这些就是你的产业吗?哪天你一口气不上来,或者被别人抢走,你的价值又在哪里?
![](https://img.haomeiwen.com/i11356455/e3861a2f8d482503.jpg)
人真正的产业应该是你的品格你的学识你的气质和属灵的朋友,人最大的产业其实就是信仰,这些是不管你贫穷还是富足都跟着你的其他人无法夺去的上好福分,是我们最应该看重的。
耶稣也教育为物质忙碌奔波的马大“马大马大你为许多的事思虑烦扰,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马利亚已经选择了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夺去的 ”(路加福音10:41~42)
![](https://img.haomeiwen.com/i11356455/a6649932e4affc20.jpg)
耶稣来到伯大尼的拉撒路一家,两姐妹叫马大马利亚,每次耶稣去的时候,马利亚什么事都不做,只是坐在耶稣脚前听他讲道。马大就为了大家能够有安稳的生活忙里忙外两脚不沾地,她看到马利亚也不帮忙只是听道就很恼火,埋怨玛利亚为什么不帮帮自己。这也是我们一般人很正常的想法,耶稣就说了上面那句话。可是我们不禁要问耶稣为何称赞马利亚,说他“已经选择了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夺去的”。我们也要存在心里反复思想。从世人眼中都觉得马大更辛苦勤劳,马利亚就是在偷懒,可是耶稣却反过来批评了马大。很多人都不理解,我们真的要仔细思量,这是出于神的智慧。个人觉得耶稣应当是希望我们能时时想起马利亚,要有那样饥渴慕义的心如小鹿渴慕溪水。若没有这样的心信了主以后还是很看重物质生活,每天为了生活而担忧而不是靠主得胜靠主的道得力量,那你跟没信主又有何区别,甚至比世人更可怜
不是说做这些后勤工作不重要,我们都需要马大这样付出的人。只是耶稣希望我们不要被物质所辖制,不要因为物质的不足而耽误对道的渴慕。跟道比起来一切都可以放下,他想强调的是道的唯一性,上帝和玛门你只能选择一个。因为在我们为物质生活奔波的时候很容易就迷失了,忘记了唯有上帝才是最重要的,上帝的国才是今生最值得追求的,唯独追寻真道才是今生最有价值的。其实就是那些没有信主的人他们都能明白这个道理,只是他们不明白道就是上帝,这道太初就与上帝同在。比如孔子最喜欢的一个学生颜回,他就是求道胜过一切,不管过什么样的生活对他来说都无所谓只要能不断学习不断在道上更加精进,那句话是他一生的写照虽然贫困但不潦倒反而很快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很欣赏这位学生给他点赞“贤哉回也!”这也是真儒家的精神“忧道不忧贫,谋道不谋食”,理学开山周敦颐再教育学生时,就要学生多多思想孔颜乐处,就是孔子颜回快乐的地方,孔子周游列国到处碰壁何来快乐?子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颜回物质生活极度匮乏为何能“不改其乐”?“孔颜乐处”后来逐渐成为儒家的重要命题。
![](https://img.haomeiwen.com/i11356455/7280215c9556248b.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