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三点四十分,读完了卡洛·罗韦利的「时间的秩序」。
打下这行字的时候,忍不住想:他应该还不是个大热门的作家吧,毕竟拼音连打的时候这个名字还不会自动跳出来。
这几天上海街上还是稀稀落落的几个人,尽管出门时间不多,但每次出门看着满大街戴口罩的人还是有一些害怕,这会儿,人类宠物店里被戴上嘴套的猫和狗。口罩上露出的眼睛凝重又充满防备,眉头紧锁。不知为何让人想到大草原上被盗猎者拔去牙的非洲象。
去店里取奶茶的时候,被店员要求站在二十几米远的地方,等他从里面找到了拿过来。袋子附带着一张小单子,那上严格地写着检查员的名字和体温,在风里稀里哗啦地响着。
不能出门,就经常坐在小公寓里。坐在小公寓的时光有些闷,但也让人静下心来读了几本书。
不知道看「时间的秩序」这本书的人多吗?也许大家一天到晚那么忙,哪还有时间去想时间是什么呢。就像母亲经常说的:现在已经找不到真正的诗人了。
在我看来,一些研究物理的学者其实和诗人是一样浪漫的。
他们的一生,就像是一场不计较付出的对真理之神的追寻。
就像这本书的作者卡洛一样,只因意大利没有人在研究量子力学,就挺身而出去做这么一件事。
物理学家们,即使到了牛顿、爱因斯坦这样高的学术和出名的程度,也依然留有许多遗憾。甚至细细追究下去,许多总结了一生的结论都有经不起推敲。很可能五年十年一过,一个重大的新理论被发现,那些毕生心血也就付之一炬了。
回到这本书上面。
虽然有些章节的文字晦涩难懂,但可以看出作者已经尽量在为读者考虑,写得通俗直白了。
你也许听过这样一句话“时间是最公平的,我们每个人每天都拥有12个小时”。类似的话经常用来鼓舞人心,让人们感受到世界的公平,并尝试在有限的时间创造无限的可能。
很可惜,我们拥有的时间并不相同。第一章里,作者就提到“时间的流逝在山上要比在海平面快”。
事实证明,时间就是一个可变的东西。高度,速度的改变都可以影响时间。并且,时间只在一定认知范围内存在,把我们星球上的时间和其他星球的时间作对比,是完全没有意义的。
当然,也许你会说“别说这样的比较了,我连时间是什么都不想知道,难道了解了会有什么改变吗?”
确实,对这些问题感兴趣的只是世界上一小部分人,也许不知道也没有什么损失。毕竟我们的祖先可能根本没想去了解,也还是过完了这一生。
但从物理学家的研究中,你会发现许多有意思的事情。
当思考的对象扩大到宇宙的范围,一切都不同了。
“我们看着杯中的水,就像宇航员从月亮上看着地球:宁静、闪闪发光、湛蓝。”
“在月球上,无法看到地球上生机勃勃的生命,无法看到动物与植物。无法看到欲望与绝望,只能看到一个蓝色的球体。”
在一杯水的表面之下,也有着类似的勃勃生机,由无数的分子运动构成,远比地球上的生物更多。
从不同的维度看生命,会忽然觉得自己很渺小。那些急剧膨胀的欲望,以为撑不过去的绝望,像是一下被灌入海水的小池塘,所有的情绪都被击溃冲散了。
回到现实,我们或多或少都在承受着外界的压力。
尤其在疫情期间,大家的情绪都被笼罩着一层雾。
有的人生病了,有的人在家中隔离得难以忍受,有的人无法与亲人相见…
商铺一家家倒下,重新开业的商店里空无一人。
但是如果总是看着眼前,关注着自己的不幸,只会更加寸步难行。
把眼光放得长远些,去看这个星球,这个宇宙。去了试着解一下时间,你会发现无论人类有什么特殊之处,也都不过是宇宙宏伟壁画中的一部分。
你看这世界上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连时间都在变化中,以一种物理学家都无法总结归纳的方式扭曲着展开。
我们终有一天会摘下口罩,去嗅一嗅这个真实可爱的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