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饮食

作者: 腊梅5朵 | 来源:发表于2024-04-28 07:27 被阅读0次

因为父亲从事饮食行业一辈子,我从小目濡耳染,对父亲经常崇拜的美食家稍有了解,今天就说说袁枚。

大家都知道袁枚是清代诗人、散文家。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其实,袁枚也是一位美食家,写有著名的《随园食单》,是清朝一部系统地论述烹饪技术和南北菜点的重要著作。该书出版于1792年。220年过去了,再看此书,其中高论仍丝毫不过时。近又阅此书,录其中精华以为今鉴。

书中开篇:“学问之道,先知而后行,饮食亦然”。这是理论指导实践的辩证法,把饮食视作学问,先要弄清情况,细察翔实,之后制定措施、采取办法,然后实际操作。避免那种情况不明决心大、胡子眉毛一把抓、哪里黑了哪里歇得稀里糊涂的莽撞。

之后首论先天:“凡物各有先天,人各有资秉。”“物性不良,虽易、牙烹之,亦无味也!”“大抵一席佳肴,司厨之功居六、买办之功居四”。如同盖房子做衣服等,材质不佳,奈何大匠巧裁?原料关把不好,再好的厨师也做不出好饭菜。今日一些餐馆,以降低成本偷巧采买低劣原料,如何成好菜?好菜好客好生意,劣菜只会气跑老主顾。想想,是偷工减料还是应该真材实料?

之后再论作料:“厨者之作料,如妇人之首饰衣服也,虽有天资,虽善涂抹,而敝衣蓝缕,西子亦难以为容”。其中作料,作者要求审生熟、去糟粕、求清冽,俱宜选择上品。个中道理,前言已明;三分人才、七分装扮。如此重要的环节,在饮食中须臾不可马虎,烹饪未动、作料先行,实在是有道理。大抵菜品上乘者,莫不遵循此理。

就如陕西小吃之岐山面,非用西府自酿香醋不可,而陕菜中之花椒,亦韩城、凤县大红袍莫解。有一川籍精烹饪朋友,十几年前曾无比愤怒地质问厨师“鱼香肉丝为什么不用泡椒?宫保鸡丁为啥不用炸椒?”当属此理。

再之后,作者就洗刷专论,并引用民谚“若要鱼好吃,洗得白筋出”,说明饮食卫生的必要与重要。我们的有些餐者,萝卜快了不洗泥!表面上哄的是食客,实则是失却良心,最后欺哄自己,生意败落、咎由自取。

其后,在“配搭须知”中,作者谐趣,以“相女配夫,低人必于其伦”相比,于是“清者配清,浓者配浓,刚者配刚,柔者配柔,方有和合之妙”。而观今之饮食,有人为标新立异或哗众取宠或求其奢华,动辄以精贵食材堆砌,全然不讲配搭,真如妇人一手戴五个戒指那般不靠谱呢。

再之后,作者又论及独用,谓“味太浓重者,只宜独用,不可搭配。如李赞皇、张江陵一流,须专用之,方尽其才”;论及火候,“熟物之法,最重火候”。“司厨者,能知火候而谨伺之,则几于道矣”。

后又提到“器具须知”、上菜须知、时节须知、多寡须知、洁净须知、用纤须知、补救须知、本分须知,皆寥寥数语、言简意赅、精辟透彻。如“本分须知”,满洲菜多烧煮,汉人菜多羹汤,童而习之,故擅长也。

今人忘其本分,而要格外讨好,反致依样葫芦,有名无实,画虎不成反类犬矣。秀才下场,专作自己文字,务极其工,自有遇合。若逢一宗师而摹仿之,逢一生考而摹仿之,则摄皮无异,终身不中矣。这已经是做人做事作文的通理也!人要本分、文要本分,食也要本分。

我曾读过一篇文章《颠倒的城乡饮食》,文中说:

现今的农村,筵席多模仿城市,技艺不精、作料不全、食材不鲜,反而丢掉了原本很拿手的传统的饮食精华,到头来,农村人吃着不对味,城里人吃着不是味,弄得里外不讨好。

要得饮食精妙,听听袁枚老先生200多年前的论调,实在可以大有启迪乃至顿悟。

“须知”之后,作者又开出“戒单”,戒者,避免也,不为也!正是作者看到了一些不合理的饮食现象,才告诫众人,要力戒之。从“戒”之内容来看,在今日仍大有必要提及。

如“戒耳餐”:“何谓耳餐?耳餐者,务名之谓也。贪贵物之名,夸敬客之意。”“若徒夸体面,不如碗中竟放明珠百料,则价值万金矣。其如吃不得何?”联想现今某些筵席,为表奢华,或为讨好,堆盘架碗,鱼翅鲍参,极尽铺张之能事。到头来,宾客或矜持或肠胃不纳,总之食不知味,竟难以果腹,多少人筵席归来还要回家来碗面条?至于公帑买单者,更当戒绝。

还有一戒,最有意思,几百年不变,足见国人饮食陋习深厚。是谓“戒强让”!“精肥整碎,各有所好,听从客便,方是道理,何必强让之?”“常见主人以著夹取,堆置客前,污盘没碗,令人生厌”。这就是饮食之中的礼让之道了,看老先生200多年前的劝诫,我们今天理应听从。

饮食男女,人之天性。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亲朋相聚、大小宴会、正餐小吃,都必然有必须遵循的道理在里面。何况饮食文化,早已是中华民族的灿烂瑰宝,更应遵循规则,继承发扬,趋利除弊,方能吃好。

吃好,心情好,身体好,一切都好。

听袁枚老先生劝诫,大家都吃好!

相关文章

  • 食趣|会吃懂吃为美食折腰的袁枚

    凡事不成方便,而于饮食尤甚。 ——袁枚 袁枚好美食,是个会吃,懂吃的“吃货”。 袁枚家的菜为什么能那么好吃? 因为...

  • 《随园食单》的感悟

    “学问之道,先知而后行。饮食亦然。作须知单”。 袁枚认为饮食的境界与做学问之道相同,都要先学习了解后再动手实践。 ...

  • 饮食与学问

    《随园食单》之《须知单》 感想: “学问之道,先知而后行。饮食亦然。作须知单”。 袁枚认为饮食的境界与做学问之道相...

  • 读《随园食单》之《须知单》

    《随园食单》之《须知单》感想: “学问之道,先知而后行。饮食亦然。作须知单”。 袁枚认为饮食的境界与做学问之道相同...

  • 闲话:那些古代的菜谱

    闲话:那些古代的菜谱 饮食,是大雅学问。 -------《随园食单》清 袁枚 《随园食单》,活...

  • 《随园食单》阅读笔记之一

    书名:《随园食单》 清 袁枚 页数:《随园食单》之《须知单》 感想: “学问之道,先知而后行。饮食亦然。作须知单”...

  • 袁枚

    《苔》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这首20字小诗《苔》,出自清代诗人袁枚之手。 但除了这...

  • 袁枚

    袁枚, 文学家,诗人,美食家, 大才子,清乾嘉时期钱塘人。 著有《随园食谱》,《子不语》及《续子不语》,及一篇古今...

  • 人间至味(上凉亭杂记之三)

    袁枚在《随园食单》里说:“凡事不可苟且,而于饮食尤甚。”对此袁才子深谙其道也甚得其味。 然如何不得...

  • 夜读~《随园食单》

    《随园食单》是清代著名散文家、诗人、美食大师集一身的袁枚所著的饮食文化著作,其内容丰富,包罗万象,让人从饮食中了解...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袁枚饮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oaax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