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这么吃力的读一本小说了,可能因为故事发生在二战时期的纳粹德国,希特勒,犹太人,“历史”,是我的弱项,所以《偷书贼》读的我一度想放弃,而莉赛尔对书的狂热又吸引着我继续读下去。
9岁的莉赛尔和弟弟,在爸爸去世后,要被送养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去,弟弟死在了火车上,和妈妈一起埋葬弟弟后偷书贼“偷”到了第一本书《掘墓人手册》。收养她的家庭,有一个脾气暴躁整天骂骂咧咧其实内心非常善良的妈妈,有一个爱拉手风琴、教会莉赛尔认字的爸爸。在那里,她遇到了“偷”书路上的战友鲁迪,遇到了让她爱上文字的马克斯,遇到了纵容她“偷”书、引领她走上写作路的镇长夫人。二战的炮弹,带走了所有她爱的人,而死神在很多年很多年以后在悉尼带走了一生坎坷的莉赛尔。
生活在二战的时代背景下,可以想象莉赛尔的生活有多艰难,而文字是唯一能给予她慰藉的了。她知道“偷”书是犯法的,可是对书的狂热一次次诱惑她爬上镇长家的窗台。书,给了她慰藉,镇长夫人特意放在书房的点心更给了她温暖。书,陪伴着她度过了等待爸爸从战场归来的焦急,也支撑着她在游行的犹太人队伍里没有找到马克斯的复杂心情,更慰藉着防空洞里每个人的恐慌。
读完《偷书贼》,回想起了书也曾带给我的温暖。《外婆的道歉信》《清单人生》《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不存在的女儿》《一个人的朝圣》《无声告白》《小小小小的火》《高山上的小邮局》《山茶文具店》《奇迹唱片行》……还有很多我已忘记了名字,一部部小说,一个个故事,疗愈了我,温暖了我。
希望每一个身处逆境的“莉赛尔”,都能找到自己的方式走出泥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