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永远是有阶级之分的,而阶级源于教育。在古代知识值钱的时候,上层社会拥有学习知识的权力,下层百姓连书都碰不上,只能像父辈一样男耕女织。我们为什么尊孔子为“孔圣人”,因为他主张有教无类,把知识传播给普通百姓,让寒门子弟也能拥有学习知识的权力,而知识改变命运,就只凭这一点,他就是炎黄子孙永远的圣人。
阶层用教育巩固,也只能用教育打破
当然,知识的“平民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实际上从古代一直到改革开放,书都算得上是奢侈品。但一次一次的技术进步,确实把知识的费用降到更低。
到了现在,知识不值钱,甚至不要钱了,网上免费就有,九年义务教育也免费了。
这种情况下怎么区分阶级的高低?关键就在于学习这个过程。
我们都知道,现在娱乐横行,在这种大环境下,大家的自制力都差不多,一百个人里面都找不到一个严格自律的人。大家都被娱乐所吸引,静不下心学习。
这个时候上层社会开始为子女花钱买学习这个过程。既然大家都有不限量的知识了,那就在学习这个过程上下功夫,毕竟,你有一万本书,不去学也是毫无意义的。他们给孩子报自习班提高学习时间,报辅导班提高学习效率,结果他们当然有更大的机率考上985、211,这些名牌大学毕业后基本上都是社会的中上层精英。
阶层用教育巩固,也只能用教育打破
现在的名牌大学有80%都是富家子弟,剩下的家庭即使不富裕,他们也完全知道教育的重要性。哪怕一年挣五万,也要给孩子的教育花掉一大半,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打,我就知道一个农村的家庭,孩子放假在家一天不学满十个小时就打,结果两个孩子一个清华一个北大,实际上这可以当做上自习班了,毕竟一个家长一天什么都不做,只看着孩子学习,人力成本也至少一百元了。总之他们都是想方设法地让孩子学习。
反过来,普通家庭的孩子放假在家干什么?不求上进的直接玩,有上进心的给自己定了学习计划,但就是学不下去,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始学,结果一边玩一边难受自责。
二本大学里95%都是普通家庭的学生,事实证明,家长对孩子不管不问,只凭学生自己努力的话,能考上二本几乎就是极限了。
结果到头来,上层社会的下一代依然是上层,普通百姓的下一代依然是普通百姓。
说到这里,有人不服,有人认命。
阶层用教育巩固,也只能用教育打破
我听过很多人抱怨说,社会的阶级已经固化了,想往上爬根本不可能了,甚至还能举几百个“暗箱操作”“裙带关系”的例子。我只问一句,一个偏远山村的孩子一直读到博士,他难道还是社会的底层吗?想打破阶级固话,往上爬的道路有很多,教育无疑是成本最低,最稳的捷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