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终归要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再到人生更加广阔的疆域里去。作为教师,我们不要限制,不要扼杀孩子的天性,而应从教育学的角度,去理解你的职业;从生命学的角度,用更开阔的视野去看这个职业,看你所做的工作。
其实,教师还有另外一种非专业性的素养。比如,他的课堂语言、课堂态度、课堂节奏等,这些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非专业性的素养。
非专业素养包括三个层面。第一个是身体性,包括语言、表情、眼神、听力和姿势,这是属于身体的素质。一个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课上的好不好,其实跟他话说的清晰不清晰是有很大的关联的。这不是专业素养的问题,而是表现力的问题,你怎么让学生听懂你的话,乐于听你的话,怎么样通过你的身体表现出你对课堂、课文、知识的理解,怎么用你的手势动作表现出你对课堂的投入与激情……这些你表现出来的状态,就是最浅显又最能感染他人的一种素养。
第二个是教师的价值观。价值观是高于专业素养的,说的笼统一点,是人类的情怀;说得具体一点,就是我们最终要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既要看到孩子的眼前,也要看到孩子的过去,更要看到孩子的未来。当我们在教育里面遇到很多的问题时,不要轻易下结论,不要轻易做评价,不要轻易把一句话说死。
第三个是亲身体验,亲自参与。我们经常要参加各级各类各种研究培训、教研学习,如果仅仅只是听,可能会觉得厌烦,觉得是任务,但如果有体验性、参与性的活动,能让自己动起来,就觉得大有收获了。教育就是要把自己的命装进去,把自己的身体放进去。你就是要在那里做,在那里思考,这样你才能每次参加活动后都获得领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