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格森(1859~1941)是有犹太血统的法国人,年轻时喜欢数学与文学,从师范院校毕业之后,曾在中学教书,后来担任法兰西学院教授,192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其代表作有《时间与自由意志》、《物质与记忆》、《创造进化论》、《道德与宗教的两个起源》等。
柏格森认为哲学必须精确,更须涵盖实在界整体。哲学或形而上学不能只靠“分析”,把复杂现象化约为简单的成分,而更须靠“直觉”。
直觉或直观是对实在界的直接意识,其对象是活动、生成与绵延。实在界是一个绵延的整体,人只有藉直觉才可以领悟其本性。
他反对决定论。决定论否定人的自由,是因为它混淆了绵延与广延,连续与同时,质与量;它以空洞而同质的空间来理解时间,形成空间化和数学化的时间观,以为时间是由瞬间或单元组成。时间其实是绵延。
人由内在意识直觉时间是纯粹绵延,由一系列质的变化所组成。它们融为一体,互相渗透,其中每一元素皆代表或表现整体,犹如一首乐曲的每一小节都是整首曲子不可或缺的部分。
然而,人类使用语言与思考,以理智取代直观,以致误解了实在界。
人应该以自我生命为连续的及活动的流水。人的行动源自整个人格,因而是自由的,一如艺术家的创作。
但是,柏格森反对为“自由”下定义,任何对自由所下的定义都会带来决定论的胜利,因为定义是分析之后的结果。
自由是人与行动之间不可定义的关系,可直觉而不可证实,自由行动源自更深的自我或整个人格,是重新拥有自我,由此回到纯粹绵延中。
柏格森主张心物二元论,认为心与物不能互相化约,但最后作为基础的则是“生命冲力”,所以,他的立场应该是唯生命论或绵延哲学,他反对唯物论,认为物质就是它所显示的样子。
他反对达尔文进化论所谓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理由是:在演化过程中,逐渐出现复杂机体,但是机体越复杂,生存危机越大。
因此,如果演化的目的是生存,则它应该止于最简单的有机体。
他主张演化有三条途径:
一、植物生命;
二、本能生命,所谓本能,是以身体本身的器官,如:手、牙、足为工具,有某种程度的意识;
三、理性生命,理性有两种作用,
1.理性能够制作及使用工具,关注物质,因而无法领悟生命真相,
2.是直觉,关注生命,配合人类自身的绵延,使人类与绵延的整体相连接,并由此超越自己。
真实存在的是生命冲力,它受阻于物质,为了突破而引发不同层次的演化发展,犹如火箭升空,燃烧油料,向上跃升。
柏格森认为道德有两种:一是封闭的道德,即人在社会上的义务,一个社会的成员由相互的约定所结合,随时准备要攻击或防御,保持一种战斗的状态。
二是开放的道德,在原则上包容整个人类,向往某些典范人物与更高理想,使社会走向文明。
柏格森所强调的绵延与生命,为推崇科学与技术的现代人提供了理解自我的另一途径,以生命冲力为宇宙的基础,则让人产生日新又新的动力。
柏格森是当代哲学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人,文哲兼修是法国人文主义精神的传统。
从蒙田以来,像帕斯卡、伏尔泰、卢梭到后来的马塞尔、萨特、加缪,无一不如此。
柏格森对生物学也下过功夫,他对达尔文的批评后来证实为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