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要开始行动,并创造更多可能性达成目标,那才是真正的责任者!否则是空有责任的空想家或空有无效行动的蛮干派!
![](https://img.haomeiwen.com/i9598724/227ebb62975622a7.jpg)
儿时记忆
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对儿时的记忆有很深入的研究,他认为人第一个记忆中的事件及孩子在这个事件中对自己和他人的感受、情绪和认知、评价将直接影响这个人整个人生轨迹。
越小时候的记忆越有意义,影响越大。
在父母智慧第三天的课程里,在带领学员做“戏剧三角”的练习时,有意识的将阿德勒这个理念引入练习,有果然如此的感觉。
首先体验“受害者”三角。在练习之前,引导学员进入小时候的自己,看到小时候那个也许无力、也许孤独、也许悲伤的自己,当能感觉到时,三个声音轮流对体验者说“你真可怜”、“都是你的错”、“都是别人害的你”,然后同时说这三句,让体验者感受哪句最有感觉。
在随后的分享中,对“你真可怜”最有感觉的学员伴之而随的画面有小时候被同学欺负不敢说、有小时候受伤了请求妈妈帮助遭拒绝并被指责两种。
然后用“人生剧本”的理念核对,非常吻合!
小时候被同学欺负不敢吭声的女孩想要避免被欺负,要么变得强大,要么装得强大,要么和强者联合。事实是,成年后的女孩在人群中不够自信,习惯用讨好的方式来和人连接。
受伤遭妈妈拒绝并被指责是一个悲伤、无力、无助、失落、失望、觉得不够爱、不值得被爱的人,长大后的也延续这种感觉和剧本:在人群中不自信、不主动、不敢要,为了不受伤,和人相处总是淡淡的,笑和哭都是收敛和有保留的。
人生剧本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属于自己最独特的人生剧本。
对于新学员来说,今天之前的剧本多半是在小的时候无知无觉中被谱写,并一直在延续和演绎着。
你的人生是悲还是喜,取决于作为你自己人生剧本的基调是什么。
人生中发生的事情千千万,有快乐有痛苦、有相信有怀疑、有离别有相聚、有爱有弃……
如果人生剧本是喜剧的基调,则围绕着“喜”作文章,无论人生中发生什么,最后总是以喜剧收尾的。
如果是悲剧,则围绕着“悲”来做工作,无论过程怎样,为了符合剧情,结局是悲情的、悲伤的、悲壮的、悲戚的,总之必须符合剧情需要,得是悲的。
如果剧本是奋斗剧,则一路打怪升级,不敢松懈。
如果剧本是受害剧,则怨气重重、阴霾弥漫。
如果是武侠剧、警匪剧,则刀枪棍棒、无孔不入。
……
总之,在成人之前,每个人都已形成了自己人生剧本的主色调,成人后的人生只是在这个基调上进行演绎和重复!
就像上面练习中的体验者,后面人生中的模式和应对方式只是小时候基础剧本的另外剧情演绎。
如果没有学习,就这样无知无觉,一生都活在原生家庭设定的人生主基调剧本里。
体验这个练习,发现自己的剧本,长大后的自己可以选择改写或持续。
看到是改写的开始。
责任者
在“受害者三角”后体验“责任者三角”,让支持者在说的时候将体验者当成自己,之后在解读时加入听的时候最有感觉的话是否和说的时候最有感觉的话相一致?听和说同一句话时,哪种感觉更强烈?
通过这两种差别来判断是空想的责任者还是真的为责任而行动的创造者。
通过这样的比较,引导学员发现自己是否有力量开始行动,是否相信自己真的做到。
对于停留在有心无行动的学员,激发其行动力和创造力,真正的将责任心化为行动力,为自己创造想要的更美好灿烂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