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春节已经远去,我随感谈谈这些过往……
大红灯笼高高挂,吉祥春联早早贴
2017年除夕,清晨的薄雾褪去,迎来火红的朝阳。村民们早早的吃完早饭,开始忙起来。
关于贴春联,农村有句俗话“春联早早贴,免得债人讨上门。”
因此吃完饭,家家户户的人们都早早地开始贴起春联。农村有句俗话“反贴门神不对脸”,所以大家都看上下联,图个新年顺利,吉祥。小心的用剪刀裁开,用调好的糨子或者透明胶,把春联贴的横平竖直,寓意“平平安安”;紧接着开始在院门下挂起红红的灯笼,有钱的人,贴完春联,会在门口燃上一串鞭炮,烧些纸钱祭奠门神。
男男女女齐下厨,早早准备团圆饭
贴完春联的男人们,开始下厨帮媳妇做做一些杂活。把摘好的菜放入水盆中洗干净,放在院子里把水控净,方便媳妇剁饺子馅用;把干柴用斧头劈成小块,方便烧锅。
媳妇开始剁饺子馅。把洗净的肉切丝剁碎,莲藕,萝卜,葱姜蒜等,切丝剁碎,再把馅料混合拌匀,入味。
差不多中午时分,夫妻配合炒些肉,菜,豆腐,凉粉,做一大锅胡辣汤。一家人有说有笑的聊天,吃着饭。
下午两点多,村外的田野里时不时传来一阵阵鞭炮声,是积极的村民上坟祭祖的声音。
家里的男人们带着孩子们,拿上鞭炮跟冥币准备去上坟;女人们开始和面擀饺子皮;等待上坟的家人回来,大家坐在桌边看电视,聊天,一起包饺子,其乐融融……
除夕的夜幕刚刚降临,村民们就早早的煮水饺,吃年夜饭。
隆隆炮声挡不住淡淡的年味
村外的鞭炮声突然间此起彼伏的响起,隆隆的炮声,震彻南北。这是已经做好饭的村民,早早的燃起鞭炮,送走旧的一年,准备纳入吉祥的新年的钟声。
现在人已经不像以前那样,每年除夕都要守岁,等待春节的钟声响起,燃放鞭炮入睡啦;取而代之的是,现代人不再那么讲究,一般看完春晚就早早睡下,或者没有电视的话,就吃完饭活动下就睡下。
一般有需要去山上还愿(一种迷信活动)的,会守岁到春节那天的钟声响起,为的图个吉利,早早的就放起璀璨的烟花跟万响的鞭炮,就早早就山上还愿。
一般人家,一般在春节那天早晨的薄雾将要散去时,村里四面八方时不时就开始响起隆隆炮声,迎接新的一年。村民们也就为了吉祥,都争先恐后的起床燃放起鞭炮。
男人们开始去村外的坟地上坟,祭拜先人;女人们开始起床,准备做春节的饭。待到东边的晨光熹微时,一大锅水饺已经煮好,开始叫醒孩子们。
由于近些年,农村物质条件也逐步变好,因此大多数人不像以前那样,孩子们端碗水饺去给不出三福的长辈拜年,取而代之的是,煮好饺子,大家各吃各的,吃完后带上给小孩们的压岁钱再去拜年。
春节那天,我五点多就起床,放了一挂鞭炮,然后开始等父亲起床,起来一起煮饺子。
六点多,饺子就煮好,放了挂鞭炮,开始吃春节的早餐——饺子,油条。
由于我家人烟稀少,不出三福的就剩大爹跟二爹家,二爹又是招出去啦,就只有大爹一家要去拜年。
父亲说:“要不要给西院(大妈家)端饺子?”
我说:“不端啦!只要大家平时好好的,不吵不闹,弄那些虚头巴脑的干啥?!再说现在大家又不缺吃喝,就不端吧!”
父亲说:“好,反正人家也不吃,家里没有女人做饭,嫌脏!等会你过去给三个女孩,一个人10元钱压岁钱,嫌少不要就是!”
我说:“吃完饭,我过去拜年,坐坐就是。压岁钱嘛,至少20吧,你们大人们关系不好,不能影响孩子们吧。”
吃完饭,我口袋里装了一包烟跟60元钱,去大妈家拜年啦。
我带着满面笑容,推开大爹家院子门,看到大爹,大妈都在院子里。于是开始拜年:“大爹,大妈!新年好!”给大爹发了根香烟。
大妈笑呵呵道:“新年好!都是自己人,不用发,出门在外面了,闯社会,见人给人家发根烟。”
于是我进了他们家客厅,听到堂哥堂嫂在卧室里哄孩子。
我叫了声哥,堂哥出来了,我就笑道:“新年好!”哥也笑着回了句新年好!我随口一问:“苒苒(大侄女)呢,不在屋?”
哥说在屋,他随口说到:“苒苒,你二爹过来了。”
不一会,嫂子饱着最小的那个三宝贝,领着另外两个宝贝出来了。
我就直接给每个宝贝压岁钱,嫂子笑道让宝贝说:“二爹,新年好!”孩子们笑呵呵的说道!我随口笑道,大家新年好!
然后陪大爹大妈哥哥,在一起聊了会天,坐了四十多分钟,我就回去啦。
春节拜年基本完了,剩下就是去姑家走亲戚,然后等表姐,表嫂们过来。春节算是就接近尾声。
初六那天,陪表姐们去村外,麦田里的爷奶妈妈的坟头上坟。一张张纸钱化为灰烬,长长的鞭炮响起,一切随风而去,我沉默的对着三座坟头,没有泪水也没有哭声,也不知那边的他们如何?!……
随后便踏上归程的火车,一路南下……
村外的田地间,开始时不时传来阵阵鞭炮声;家家户户的厨房里,时不时传来兵乓的剁饺子馅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