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和6个小学同学聚会,酒酣饭饱后海侃时,回想起上初中时的一件事,少年时代,我所就读的龙井初中二班不知怎么流行起自己做书签,做的大小不一,材质多样,花色各异。但清新的图案,清浅的格言,美观大方,蕙而不费,它很容易就吸引了我们清贫的目光,同学们之间热衷于以之互赠——此物最励志。当时,一个有些另类的书签吸引了少年的我:有些破旧的画面上是一抹淡淡的青色,充盈画面的是植满大葱的原野,葱叶密密麻麻。应该是暮春的景象吧,画面上的大葱已经结出了类似于蒲公英种子的圆球。几句诗就压在画面上:
出门何所见,
春色满平芜。
可叹无知己,
高阳一酒徒。
那时,我虽然不知道诗作者是谁,也不知高阳酒徒是谁,但却被这几句诗所深深吸引。直到今天,我仍然不知道这几句诗到底为什么让我着迷,也许是“春色”背后的感伤,也许是最“平芜”词义的古雅,也许是“可叹无知己”的矫揉造作迎合了少年的浅薄青涩,也许是“高阳一酒徒”的弃世姿态打动了懵懂的不解风情……于是,我便恳求书签的制作者(王同学)把书签送给我,然后我郑重其事地在上面写下了“赠给自己”(这其中的矫情真令今天的我汗颜)。
和那个书签相遇之后很久很久我才知道所谓“高阳一酒徒”指的就是郦食其(哪位朋友知道这个名字怎么读吗)。郦食其是高阳人,其身份是儒生。秦末,儒生并不是一个多么正当的身份,因此,也就少了许多来自外界的约束和内在的收敛,所以,那时的儒生是一群无可无不可的人,是啊,离“独尊儒术”的时代还遥远得很呢。郦食其是个儒生,也是个酒徒。用儒生的方式走不通的时候,他就用酒徒的方式。而用酒徒的方式走不通的时候,他就用儒生的方式。他做了一个精神分裂的儒生。
刘邦不喜欢儒生,但喜欢酒徒,郦食其的酒徒身份打动了刘邦,之后就用儒生的身份为刘邦服务。酒徒和儒生互为表里,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刘邦的需要。
但是最后,这个酒徒兼儒生依然没有躲过被投进油锅的命运。
以后很长时间我才知道那首诗是高适的《田家春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