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开始拿起手机,看下自己的手机是什么系统?iOS还是安卓。然后再看看自己平常用的最多的几个APP是什么呢?
或许你会问:看你这个文章,你就问我这个?
其实,当你自己在视图回答上述问题的时候,从问题的反面也就回答了你所提出的问题。无论你选择的iOS还是安卓,无论你最常用的是哪款APP,这些都是在一定程度上让你感到愉悦,让你得到满足,甚至是让你爽。而你所质疑的问题,或许就是因为看到标题的你,并没有得到你想要的答案,因为没有被满足,所以导致的不爽。
愉悦和满足
上面已经简单的提到过愉悦和满足了,那么什么是愉悦呢?简单来讲愉悦就是得到了满足。比如说对于人类来讲从马斯洛需求原理来看,人类最为底层的是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简单来讲的话可以总结为是生存需求。当生存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们还要追求就是在社会的认可,社会关系的确认。
游戏
比如说喜欢美食的你,总是能吃到自己喜欢的美食,就会愉悦。喜欢旅行的你总有机会游历,同样也回愉悦,喜欢阅读的你,精神总能得到愉悦。
这种需求被满足的感觉,就是叫做愉悦。
那么什么是爽呢?简单来讲就是一种被绷了很久的需求,一下子得到了满足,这种感觉就是爽。
举个例子吧,我们大家都玩过很多的游戏吧。比如很多游戏的某一个关卡,我们被困在那里很久了,一直都过不去但是又一直在尝试。这个过程让你焦虑,让你期待,甚至也会让你想放弃。在这个时候,突然你闯过了这个关卡,在这一瞬间,你得到的满足感和愉悦感是无与伦比的,这种感觉就叫爽。
梁宁讲:拉动你玩游戏的,就是微小的愉悦感,和绷了很久需求,突然被满足的爽感。加在一起,这种确定性的满足感就会成瘾。
爽与不爽
既然有爽,那么也就对应了不爽。那么什么是不爽呢?我们可以从一下两个方面来看什么是不爽。
再次回到你的手机上来,想想你为什么会经常卸载掉一些APP呢?是不是没有满足你的心理预期?是不是因为它的存在让你感觉到不爽了?
再比如,你在阳春三月,春风拂面的日子里,感觉风和日丽,这种天气让人很愉悦,也让人很爽。突然一夜间来了一股冷空气,突然降温,这一下子就会让你很不爽。
从上面就能得出:满足就愉悦,不满足就不爽。
如果没有满足预期,或者本来在一个满足状态,突然被剥夺了,这也是不爽。
当我们讨论起不爽的时候,总的来讲,都是没有某些点没有得到满足。
转换到产品的角度,梁宁说做产品,就是通过产品建立与人的关系,通过产品来服务人,本质就是用户是否通过你的服务得到了满足。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来讲:满足是度量产品、人与人关系的刻度。
产品与人
产品与人从产品的角度来看,当你用或者做一个产品的时候,自己有没有被满足?从这里就能得出是一个好的产品还是一个凑合的产品。
当然有基于此,我们也可以度量出你和一个人的关系。对方是不是懂的你的满足和不爽,你是不是懂的对方的满足和不爽。如果彼此之间都得不到满足和愉悦,也不了解对方的不爽。这样的关系,本质上是一段勉强的关系。
当然除了产品和人际关系外,用爽与不爽也可以用来观察自己,探索自己。具体怎么做呢?
我们先看下自己身边的一些人,他们会对哪些东西乐此不疲,而你却又觉得不可思议?比如说你很讨厌打扫卫生,却是有的人却一天打扫N次?比如说有人对着PPT练习几次就会觉得痛苦,而乔布斯为了苹果大会联系100也会乐此不疲。
为什么在同一个点,有的人会觉得痛苦,有的人会觉得愉悦呢?
所以停下来,观察下自己。看看自己是不是在做着某一件事情正在不厌其烦的做下去?这些不厌其烦的行为,是因为让你感到愉悦还是因为让你觉得不爽?这些都会让你一直花时间在这里,不厌其烦。
时间久了,其实你就会与众不同。
最后再次引用梁宁所描述乔布斯的例子:乔布斯改来改去,朝同事发脾气,不是因为他要追求卓越,而是不改到让他满足,他就不爽。他因为极度不爽、不能忍才不停地改来改去。
所以,你吸收谁的营养,你就变成谁。
你靠什么满足你,你就会成为它的样子。
什么东西持续满足你,什么东西永远让你不爽,这就是你的命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