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道德经》无为篇第三章(原第三十二章)

《道德经》无为篇第三章(原第三十二章)

作者: 李明热情似火 | 来源:发表于2019-01-15 22:19 被阅读14次

第五十七章

常守道朴  万物自宾

(原第32章)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

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注解】

1、朴:这里形容道的特征。

2、小:用以形容道是隐而不可见、不引入注目、平凡不起眼的东西。

3、天下莫能臣:臣,使服从。此句意为没有人可以凌驾于道之上,即天下臣服于道。

4、万物将自宾:宾,服从。道为主,万物都是“道”的“宾”。

5、自均:自然公平。公平不是平均,而是恰到好处地给,万物各取所需。道看似无情,实际上常与善人。生命体验法则:利万物而不争。要根据接收者的状况决定给予爱的方式、形式、状态,真正的爱要恰到好处地给。

6、始制有名:万物兴作,于是产生了各种名称。始,指万物的开始。

7、知止可以不殆:知止是一种智慧。三次元喜欢把每件事做到极致,四次元知道在哪里止,再重新开始,只做到与自己能力相匹的就好。在最好的时候“知止”,不仅是勇气,更是智慧。止的速度越快,频率越高,体验的更多。

【释义】

道,无影无踪,看似平凡不起眼,但是天下没有谁可以凌驾其上。当君王奉守她,则万物井然有序自然运行。就如同天作地合,以降甘露,不需要人为来分配,万物都会得到滋润。当人的意识介入,就创建了人为的思想、派别、观念、体系。有了体系,就要明白这体系是常有,不能阐释常无。所以不要拿已有的体系去评价判断别人。当知道“有”的局限,就不会制造观念和意识冲突,就可以更和谐长久地发展下去。就像道无处不在,似大海容纳江河一样容纳一切。这无限的意识就是道的体现啊!

【释意】

法因人而有,因人而生,所以法是个性化的,有着人的主观“意识”。道是根据天地相合的程度,自动化发生。道虽无情又无限,但她只做恰到好处的事。恰当好处地做到两方面:一是知足,创造时的能力用得恰到好处,不会累;二是知止,把握时机,进退自如,见好就收。以进未为退,更易达到目标。何为引领者?把众生看不见的显化出来。“无”是众生看不见的,所以不信;当引领者从“无”中创造出“有”,众生接受利益就开始参与。

当“化而欲作”、“莫之令而自均”,做到这两条就可以“始制有名”,按照道来设计系统就可以不殆。

《道德经》无为篇第三章(原第三十二章) 《道德经》无为篇第三章(原第三十二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无为篇第三章(原第三十二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ovu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