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一下秩序的概念,它代表着安全和稳定,思考一下没有秩序的自由是否就是一种混乱,人们说婚姻是围城,但是围城也是一种安全,隔绝了混乱和对抗了时间,不是吗?一直高喊自由而不断想冲破传统文化和政治体制和文明的人不知道他们要面对的是什么。我们以为的自由是随心所欲吗?那么人性深处作恶的惯性比行善强,因为前者什么都不需要做,后者需要克制。没有一种体制的族群会怎么样呢?混乱和互相伤害,没有安全感。我们不再有任何的保护。
从古到今都在讨论人性本善或者本恶的问题,随顺天性会怎么样呢?是不是什么都不做,让孩子自然而然的生长,他就会成为最好的呢。如果对他进行管教是违背本性和阻止他自由吗?看看现代社会就知道答案了:文明的价值在于传承,传承优良的文化,那么管教是必须的,其次人的天性也不全是善,不有意识的克制和管教邪恶就不会得到善,小朋友什么都不懂的时候,他会使用自己的方式去试探人性的边界,假如他觉得捣乱和打人是被允许的,那么他就会继续这么做。心善的父母说“他是个孩子、还不懂事,我们不能伤害他,不能克制他自由生长的天性,不能给他带来阴影”。骄纵到了后来就失控了,孩子只会越陷越深。另一种极端的教育是父母无法爱这个孩子,因为他们内心也无法接纳自己,这个孩子无时无刻不在激起他们过去得不到爱的痛苦,因而他们使用怕的教育,让孩子担心害怕、动不动威胁或打他。正确的管教是帮孩子指出善恶的边界,遇到不能做的就阻止,下次他就知道了。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一个孩子在家里没有得到举止修养的修正,那么他出到社会得多么招人厌恶,人性相通,你不帮忙修正,社会会以暴力的方式修正,他会不断遇到看不起他、嘲笑他、憎恨他的人,他很难在复杂的社会得到阳光正面的朋友。
记得我17岁高考那年,我的一个同学是多么的憎恨高考制度阿,他却不知道读书在改变他的命运,他也不知道国家和制度在给他带来安稳的生活,最终他考取了研究生,当了老师,虽然一切都是社会给予他的,但是他却看不见,内心愤愤不平。临近高考的一天,他在教室黑板上面写了几个大字“名落孙山”。我们很小,总觉得体制和制度在压迫我们,富人在剥削我们,如果所有打工的人都这么想的话,他大可以不去打工,那他也就没有能力生存了。如果一个人在家种地、自给自足,但是没有什么收入,这是自己向往的自由吗?或者说这是天地在剥削你吗?
上天给我们生命,然后在几十年之后收回去,连生命原本都不是自己的。如果一切都不是自己的,那么一个人一辈子怎么都是赚的,哪怕只活一天。
文明未构建之前,秩序未成形之前,荒林猛兽、茹毛饮血、战乱不止。不管是金钱的信用还是婚姻的契约还是政权的统治都是为了构造稳固和谐的秩序以抵抗世间的不安和混乱。觉醒绝非回到原始大同之社会……心灵自由不是原始森林的状态,不是片片雪花各得其所,无常笼罩大地,人们不过想寻找一片安息之地,我们真以为目前情况或者远古情况人人都想追求超脱吗?不,灵性真的不是必需品,对于老百姓来说,他们对天气和食物的关心胜过一切,人们渴望的是安稳的生活,能够丰衣足食,渴望家庭和睦团结,这都是秩序能做出的一部分保证。
他们想着怎么养家胜过什么探索太空,这对他们来说毫无意义。我们要思考什么是自由、什么是秩序。围墙真的不好吗?父母尽了全力建立了一个稳定温暖的家,给孩子温暖。孩子说外面很自由,寒冷很享受,自己走进了风雨里面。社会尽力维护秩序,人们总喜欢践踏它,他们觉得围墙困住了他们,而不是保护了他们。这就是人心如此混乱的原因。文明和传统的初衷已经看不到了。他们的自由没有建立在秩序上面,只是满足自己人性的欲望,而且更多的是作恶的欲望。他们把放纵当作自由,却全然不觉得这是自我毁灭,一部分人的欲望是想吃喝玩乐到宇宙毁灭,不需要承担任何东西,可以做一切事情而不受限制。我觉得那正是疯狂的状态:速度与激情而不知止,大概类似于永不停止的车和正在掉落深渊的人。如果快乐没有尽头,那么一切都是乏味,因为没有痛苦的背景,你是无法参照到快乐的落差的,如果一直只有光明,那么你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光明。
多少人富足了之后改变了命运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作恶,过去只是没有能力而已,内心是有那些冲动的。金钱本质上不是邪恶的,但是人性的种子里面藏了太多东西。我真切的看到了,人性自古如一,真以为心灵进化很快吗?看看现在破的几十年前的大案,那时候不应该很淳朴吗?再看看古代的故事。
人们内心惊觉行善当然是好的,但是不作恶已经是行善了,更不要说大富大贵了,那时候有能力保持心性吗?所以平平安安是福,很多父母内心觉得平淡是真,富贵的人面对更加复杂的心灵选择,更深的恶可能会觉醒,如果德行把控不住,财富是深渊。
人们内心能知道自己渴望的自由是什么,你冲出了围墙真的自由了吗?面临的是什么呢?文明构建起来的秩序下的安全让时间得到平息,时间被钟表、工作、规律给固定了,如果没有这些会怎么样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