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炜·著
关于翻译/小说的继承
1,原作的杰出,主要还是语言艺术的杰出,这种杰出更需要翻译出来。
2,翻译语言是现代汉语,是当代文学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受被翻译者、原作语言节奏和诸多特点的制约,又的确是一次新的语言再造。
3,一个忠于原作的翻译者,无论如何都要受原作语言方式的制约。越是杰作,个人气息也就越是浓烈,经过遥远的西方到东方这样长长的搬运,经过两种文化的不同洗礼置换之后,依然难以消磨。
4,诸子散文、唐诗宋词可以作为散文和诗歌的根。当代小说要在中国找根,也依然是诗词和戏剧,特别是诸子散文。再晚一点,会找到《红楼梦》那里去。
语言的个性/形式上的焦虑
1,每一个人,无论是随和还是不随和,内心里都有属于他自己的独特的东西,他坚持这些,就会很倔强。
2,说话方式在作家这里等于是行动的方式,因为写作是作家最大的行为。即便不是作家,说与做之间也是紧密相连的,一个人一眼没有个性,行动也差不多。
3,艺术的形式规范不能像法律那样划定,但一定的范式还是要遵守的。其实遵循它的基本标准,就是尊重自己的个性,而不是消磨自己的个性。生命个性不会因为这种特殊排列而突出,而只能因为形式上的焦虑,影响了生命内容的有效发挥。
中国古典是语言根基/时代的精神疾患
1,我们最后在造句方面出现困难,不能够跃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不能灵活自如地使用手中的词汇,文字呆板僵硬,其中有一个原因,可能就是因为古典文学修养的贫瘠。
2,没有中国典籍和中国古汉语的滋养,语言肢体上的关节不可能长好。
3,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对潮流的怀疑,警惕自己被潮流裹挟,要在潮流中观察自己的定力。在潮流中,哪怕稍微保持一点自己的见解,都是很难的。
推荐一本古典
秦代以前的散文尤其好,《古文观止》里选了多篇。那时候人对自然的直觉力好,而好文章与这个往往紧密相关。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化的加强,人越来越被异化,对山川大地那种神秘的觉悟力就降低了。一个人的智力运用得越多,其直觉力也就越弱。人类越来越知识化、现代化,对美的直感力却没有增强。……文学要挖掘人性和自然、人和其他生命之间不可言喻的那一部分奥秘,仍然要靠那种直感力。从这方面看,文学在秦代以前有可能是最好的。
部分提及书目/作者
《人间喜剧》
《百年孤独》
《红楼梦》
《古文观止》
巴尔扎克
狄更斯
马尔克斯
索尔·贝娄
读书摘要‖《小说坊八讲》第一讲讨论/提及书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