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为赴广州大学城参加侄儿的毕业典礼,2018年5月17日晚上10:28,我坐上了湛江开往深圳东的列车,即K1234。据熟悉列车运行的人说,明天早上8点前即可到达广州。如此看来,运行时间约10个小时,1999年我出差广州时,列车运行13个小时。社会进步,列车提速,与时俱进,相辅相成。
1992~1999年期间,为申报企业资质或办理出省施工手续,我常出差广州,到省建委办事。有时候几个人坐单位的面包车去,有时候三两个人坐火车去,而更多的时候,是我一个人独来独往。或坐火车,或坐汽车,均由我自定。1993年夏,为送企业资质晋升资料,因为省建委有关部门催得太急,在我的人生历程中,第一次从湛江坐飞机往广州。当然,后来也坐过飞机去贵阳。
出公差,来来往往,自然有许多故事。有些虽是小事,印象颇深,至今历历在目,宛如昨日。
有一次,我们几个人开面包车上广州办事,为答谢那些关心、帮助我们企业的人,我们准备了几份大蟹。那时泡沫箱尚未通用,装蟹用的还是草袋。有一位已退休的领导住9楼,为表心意,我们仨一起去探望他,也给他送一份大蟹。
不料刚上到6楼,那装蟹的草袋也许被海水泡得过久而变朽了罢,让蟹一挤就破了,一草袋蟹都撒落在楼层上,便四处乱爬,有的爬向楼梯想往下逃,有的爬向别家的房门口,有的在走廊过道乱窜。害得我们仨手忙脚乱,幸好那蟹螯是被关草缚住了的,它逃不快,都被我们一一收拢过来,两个人守着蟹,一个赶快下去买了一个装水果的竹篮,装好了再送上9楼那老同志家。为这打翻蟹的事,我们出差归来后,都不知笑了多久。
打翻蟹还是小事,被人以有工程发包为诱饵,骗上了广州,却再打不通那个人的大哥大,白跑一趟,这在那个时候,是比打翻蟹,毕竟大得多的事。那是1994年10月,项目经理老陈向公司报告,说广州郊北有公路工程可承接施工,带齐资质证书等相关证件和公章,上去签合同就行了。公司领导班子按职责分工,这件差事自然又落到了我的身上。
我们一行4人从湛江坐火车往广州。当列车运行到卖宵夜时,老陈为我们各买了一份白粥,配一荷包蛋,每份售价10元。那时我的月工资是106元,但物价相对便宜,遇上那些制衣厂推销产品时,10元钱可以买3件白衬衣。以此推算,我们吃了一碗天价的白粥和天价的一个煎鸡蛋。自此,我对行业垄断,有了具体的切身体会。
翌日,当我们兴匆匆到达广州,又兴匆匆雇车赶往北郊预先约好的地点时,老陈便用自已的大哥大打那人的大哥大,结果打不通。所雇车早已开返广州,无奈,我们只好坐班车往从化,在那些革命元勋文革期间曾住过的地方住了一夜。
人生有许多机会让你去认识人,与人交往,畅所欲言,彻夜长谈,或成为交往许多日子的好朋友。老陈与我,便是一例。那夜在从化温泉一宾馆,我与老陈同处一室,闲来无事,唯有长谈。我说,他听。或他说,我听。言来语去之后,彼此便有所了解,也就有了好感。
那时候,陈只是一个在乡村包人家的桉树林砍伐,将伐下的木材卖给建筑施工单位作支撑,被人称为“木头”者。当然,他也曾带过一支小小的施工队伍,在乡村或一些中小学,建过一些水塔、校舍之类。这次被人骗往广州,虽然损失不大,却已给他一个深刻的教训,知道了社会与人的复杂性。
我比陈年长三两岁,经过从化夜话之后,他称我为兄。他说:韧哥,对于人生和生活,从来没人同我作过如此详细,如此推心置腹的长谈,我认你为兄了哇,回椹城后我们一定要多联系。
此后多年,我们联系确实密切,他从一个“木头”到建筑施工老板,再到房地产开发商,一直发达到如今。这期间自然发生过许多他与我,以及他与别的人们,许许多多社会和人生的故事,恐怕有些故事还超出你的想象。
20多年间,社会的发展变化,人的成长与进步,从一个当初出生的婴儿,至今已是大学毕业生,便可以想到很多的实例了。
车已进广州站,就写至此吧。早安,朋友,早安,广州!
写在开往广州的列车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