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今年第九次坐在曼城和伦敦的城际列车上,夜幕垂落,车窗外偶尔闪过一线光芒,是商户挂起的圣诞彩灯。整节车厢像婴儿的摇篮,在轨道上有韵律地左右摇晃,使人昏昏欲睡。大多数乘客也确实睡着了,车厢里似乎只有我看上去异常清醒。这个发现让人忍俊不禁:我似乎总是与“大多数”无缘 ,就好比大多数人选择享受安定的生活,而我却一定要在一个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不合时宜的年纪为了工作常常在两个城市间往返上百公里。
这是因为一次无心插柳的机缘,我获得了在驻英使馆工作的机会。经过一番挣扎还是听从了内心的声音决定前往伦敦,和先生暂时分隔两地 。做这个决定的时候,我听到了一些反对声音,理由也不难猜:30岁,生小孩才是头等大事,刻不容缓!
我猜得到,也明白,甚至是非常理解。但是,或许是我真的没有很着急,或许是我对年龄没有太大的焦虑感,还是一次又一次地踏上这班开往伦敦的列车,做着自己认为必须在当下需要完成的事。而对于什么年纪适合生小孩这个问题,话音未落总会有那么一位“科学爱好者” 将一大摞医学作保的“最佳生育期”科普文抛向你,像当年扫盲运动那样让早生早育的科学潮水浸泡你、淹没你,直到你连呛水咳出的泡泡都闪耀着知识的光辉才将将作罢。
我遇到过这样狂热的“科学爱好者” ,我也相信不止我身边有如此热爱科学的朋友。可惜,科学是开放的,它给出路,但出路从不止一条,信奉唯一出路的恰恰是迷信的。 所以,走在自己的路上,就有出路,坚持自己相信的,才是人生。
列车就要到站,明天仍有一万多字的文稿等待翻译,这是个忙碌的新年,但拥有清醒的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