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687.孟子诵读

687.孟子诵读

作者: 好好说话就是修行 | 来源:发表于2024-01-04 22:42 被阅读0次

每日一省  第 603天

温故而知新 学习不止步,诵读《孟子》(Day1)

美好的一天从诵读经典开始

《孟子》以对话体散文的体裁,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活动和言论,讲述了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他的哲学体系和伦理教育思想。全书行文大气磅礴,极具感染力,与《论语》《大学》《中庸》并称为“四书”,是历代儒家学子必读必考的经典著作。

《孟子》一书是传统文化经典之作,包含仁、义、礼、智、信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延续、复兴和强大必不可少的经典著作。作为中国儒家思想最重要的经典作品之一,《孟子》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是继《论语》之后的儒家经典名著,和《论语》一样也是一本对话体著作。全书原11篇,现存7篇,分为261章。主要记载孟子的言行、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唯心主义的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本书多处运用夸张、比喻等手法,显示先贤亚圣孟子的论辩之才,也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虽然孟子生活的年代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但是《孟子》一书表达的以人为本,实施仁政的思想,永不过时;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人格力量永远有用。

卷一·梁惠王上

【原文】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soǔ)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shù)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shèng)之国,弑(shì)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矣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yàn)。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译文】

孟子见到了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一定是有什么对我的国家有利的高见吧?”

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只要说仁义就可以了。大王说:‘怎样对我国有利?’大夫说:‘怎样对我的封地有利?’士人和老百姓说:‘怎样对我自己有利?’上下争相求利,那国家就危险了啊。在一个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杀害君王的人,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在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杀害君王的人,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就大夫来说,在一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拥有一千辆兵车,在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拥有一百辆兵车,不可不算是富有了。如果先利后义,那他们不夺得国君的地位就不会得到满足。如果先义后利的话,就没有讲‘仁’的人却抛弃父母的,也从来没有讲‘义’的人却不顾君王的。从没有讲仁却遗弃自己父母的,也没有讲义却轻慢自己君王的。所以,大王只要讲仁义就可以了,何必讲利呢?”

【简评】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为人处世是这样,治理国家也是这样。况且一个国家财富有限,如果国君和大臣都只讲“利”而不讲“义”,国家就危险了。荀子认为,盛世重义,乱世重利。司马迁读《孟子见梁惠王》的时候,曾感慨:利是让天下大乱的原因啊!所以君子不言利,这是儒家的一个传统。

[图片]

相关文章

  • 天地之始,今日是也!

    姓名:龙艳 组别:第二期空中读经班一组 诵读时间:3.12-4.1 诵读经典:《孟子》 通过连续参加读经班,自己...

  • 687. 最长同值路径

    687. 最长同值路径 每次dfs返回的是以该节点为结尾的最长串长度

  • 记忆的碎片

    文/陌宇轩 (黑龙江) 那夏 蜂蝶亲密的诉说 它们不想 虚度光阴 687.

  • 《孟子》梁上梁下学习心得(张宇)

    在没有聆听刘伟见教授讲解的《孟子》之前,作了一些预习工作,主要是诵读,发现当心静下来诵读的时候,不知不觉中有些意思...

  • 《 孟子》网络自读共学活动之六,2019.1.19(周六)

    今天的三个任务:听一阳老师给孩子们讲课的音频、听《孟子旁通》、诵读《孟子》。 一、听一阳老师给孩子们讲课的两段音频...

  • 四书诵读顺序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四书诵读顺序: 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 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

  • 培养孩子做个有规划的人

    统读经典第105周第7天,共计734天。 读经方法:237累积法诵读内容: 《文学启蒙》-----17《庄暴见孟子...

  • 687. 冬天走来

    冬天走来叶掉了,树秃了辞别秋的绚烂凌冽的严寒开怀大笑 诗情画意的琼浆在季节中轮回消失的,在更新中刻上生命的厚重 凄...

  • 687.买卖落地

    孙少安到家把东西给了孩子和老人,一家人吃完饭后,自己和老爹商量了一下,老爹觉得不稳妥,少安有一些气馁,回到家把事情...

  • 跟着孟子学雄辩

    跟着孟子学雄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语用型文本教学设计与实录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掌握朗读节奏,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687.孟子诵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pib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