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牛叔。好久没更新,感谢你们的不离不弃。
牛叔买了几本书:《美的历史》、《河童旅行素描本》、《杜尚访谈录》、《我们在此相遇》以及小津安二郎的《我是开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
上面提到的一本《我们在此相遇》是约翰·伯格写的,牛叔在看完他的纪录片《观看之道》之后,被他的智慧所吸引,想更了解这个人而买的。
看一本书,就像是远远走来一个人,你嗅到了他身上独特的气味,然后你一步步深入去了解他,被他的睿智所吸引。
就是这个老爷子,成功引起了牛叔的关注。
他年轻的时候当过画家、教过书、当过艺术批评家、写的小说还获过大奖提名。放在现在,就是大家常说的“斜杠青年”。
有人说他很激进,在纪录片《观看之道》里,他的一番言论颠覆了很多人的常识。
他吸引我的地方在于他自身独立的思考。
我们在美术馆或者纪录片里欣赏艺术作品时,约翰·伯格在纪录片里的这种批判性的眼光可以作为借鉴。大致可以归纳为:
1、摄影的普及,让绘画作品随处可见。因为观看地点的变化,我们对于画的看法也会发生变化。
伯格用裁纸刀从波提切利的名画《维纳斯与马尔斯》切割下维纳斯的头像,并宣布:脱离画幅的维纳斯头像,可以仅仅是一幅少女肖像。
2、艺术纪录片或者书本在鼓吹绘画真品如何之好。而伯格认为只有除掉围绕着艺术的虚假的神秘性和强烈的信仰感,它才会显出真相。
3、画是无声静止的,而现代人通过声音和动画篡改了画的原本意义。
不过,伯格在最后说道:“但在最后,我所说,所展示的一切,和其他通过现代复制技术展示及谈论的东西一样,必须由你自己来评判。”
在观看时,他带着你一起思考,观看完之后,他又把思考的主动权抛给你。
后来牛叔又看了蒂尔达拍的《昆西四季》,还原了一个晚年的伯格,思维依然清晰。
从70年代开始约翰·伯格和妻子Beverly“隐居”到阿尔卑斯山脚下的昆西小镇。
他回忆起自己的父亲,眼睛里有闪烁的泪光:
“吃早饭时,他会取一只苹果,然后削皮,然后一切四份,挨个削皮,先把苹果核取出来,然后把果皮削下,然后他会把苹果放在盘子的前方给我吃。”
在院子里有去世的妻子Beverly亲手种下的树莓,是她生前最爱。他对两个年轻人说:
“我想让你们去摘树莓,摘一大碗树莓,送给你想送的人,然后,如果你们喜欢,从中取两小碗树莓,如果喜欢就加糖和奶油。然后找一张Beverly的照片,把她放在那里,然后在一旁吃树莓。因为你们的快乐会带给她快乐。”
感谢你们听我絮絮叨叨,希望对你们有所启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