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八万四千问》读书笔记4

《八万四千问》读书笔记4

作者: 麦小兜小孩 | 来源:发表于2018-09-17 13:45 被阅读0次

       我们的世界缺乏足够的静思与正念。如果我们真正静下来思考,也 通常是考虑那些外在的、物质的事情,而几乎从不专注于内在的或者简 单的事情。实际上,静思不一定得是复杂或者神秘的,正念也不一定意味着卫道士的说教。相反,静思和正念可以是绝对直截了当的——只是 对于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纯粹而简单的观察。

       仁波切,您之前说过,修学佛法并不需要放弃享受。但是,为了证悟成佛,是否所有的欲望都必须抛弃?

      享乐与欲望不是一回事。你可以仅仅通过欣赏而享受一件事物,而 并不想占有它——换句话说,就是不沉迷于它。所以是的,你不必放弃 所有的享受;但是所有的欲望,包括想要获得解脱的欲望,最后的确都 需要抛弃。

       而眼下,正如寂天菩萨所说,只有一个欲望、一个无明应该作为工具保留,这个无明就是认为有证悟这回事。为什么我们应该保留它呢? 因为我们不想受苦。

       佛教的全部路径,广义来讲,就像一道道巧妙的用药安排。有一副 药是给普通的行者和菩萨的,然后当他们变得不那么普通的时候,再给 他们另外一副药来忘掉第一副药。就这样,直到你真的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给你的药物都是为了忘掉前面的药。但最终,只要你还需要吃 药,你就还在生病。所以理想的状态是,你根本不需要吃任何药。这也 就是为什么佛的境界被称为“无学道”。

      更强的对自我的执着意味着更多的不安全感、更强的偏执狂、更加 容易激动生气、更加盲目,以及更少的自在放松。所以,那些我执更强的人有着更厚的外壳,当然就更加不幸。

     我的老师们告诉我,精通佛法和修行好的人有两种外相表现。精通佛法最好的表现就是变得谦逊,修行好最好的表现是没什么烦恼——不会激动或愤怒。如果你没有这两种表现,那么你就没有学好也没有修好。

相关文章

  • 《八万四千问》读书笔记4

    我们的世界缺乏足够的静思与正念。如果我们真正静下来思考,也 通常是考虑那些外在的、物质的事情,而几乎从不专注...

  • 4/21八万四千问

    佛教不是逃避现实,而是从我们误认为是现实的那种幻觉中逃离。 修行佛法并不意味着你必须放弃生活和工作,而是能更好地对...

  • 《八万四千问》读书笔记

    再比如我们叫做嗔恨的这种烦恼,如果应用恰当可以成为明镜般的智慧,我们可以摆脱孤独恐惧和失败吗?在摆脱之前如何更好的...

  • 《八万四千问》读书笔记

    节选 |《八万四千问》 传统观念上,烦恼是一个在错误的感知或错误的理解基础之上的心理因素,基本上就是看到无常的事物...

  • 第21本 《透过复佛法看世界》(希阿荣博堪布)

    【读书笔记】 1. 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佛陀便教以八万四千法门。“诸恶莫作”是小乘一切戒律的基础,其精髓在于不伤害...

  • 《八万四千问》读书笔记2

    背负业债让我非常焦虑,我们如何知道自己的业债已经完全清净? 当我们不再依赖于任何因与缘,我们就不再...

  • 《八万四千问》读书笔记1

    如果你太过屈从于物质的诱惑,意味着你的信心是建立在不确定的、随时可能变化的事物之上。 做一个友好、...

  • 《八万四千问》读书笔记3

    自我总是潜伏在某个地方。如果你对它温和,它就会被惯坏。如果 你试着对它严厉,可能会成功地把它从隐藏的地方引出来,但...

  • 《八万四千问》读书笔记5

    佛法就像不同种类的医药与疗法,对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形下奏效。 在寻找的时候,如华智仁波切所说,你应该像...

  • 八万四千问

    金刚乘怎样看待净土[插图]法门?对于发愿往生净土的人,金刚乘是否也提供了有效的修持方法? 在很多方面,净土的修法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八万四千问》读书笔记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prln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