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几天,我竟然花钱报了一门自己完全用不上的课——宝妈成长训练营
首先,我不是宝妈,而且生孩子这事儿也不在这几年计划之内
迫切的刚需才是一切驱动力的源头
我不明白,“宝妈”这两个字跟现在的我那么遥远,我却雷厉风行的扫了码、下了单,还乖乖找小助手求入群,中间竟没有半点犹豫不决。
我,到底是中了哪门子邪???
百思不得其解后,我在《影响力》这本书中找到了答案。
书中说:当别人给了我们什么好处,我们理应回报。
原来,我落入了互惠心理的陷阱
回顾整个过程的始末,我的这种离奇行为用互惠原理就可以解释的通了。
一位读者朋友,在印象笔记上阅读了我的文章,便加了我的微信,一上来就非常客气的说:“我读了您的文章,觉得您非常棒,想继续跟您讨教学习方法”。
看到这样的话语,我自然心生欢喜,但更厉害的是,她主动问:“在哪里可以继续向您学习呢?您有公众号吗?”
我一听“公众号”兴奋了,这一个月累死累活的写文章就是为了更快的聚集粉丝,让订阅人数早日突破2000人。
所以她的行为勾起了我的感激之情,我立刻把我的号推给了她,她满口说着“感谢”的话语,而我也心满意足的和她聊了两句。
一段时间后,她突然发来一张海报,就是刚刚提到的宝妈成长营宣传海报,她说:“如果你有兴趣,可以来看看”。
之后就是上面我提到的自己一系列“脑子发热”的行径了。
可是,为什么这时候我的“脑子会发热”?
因为这位销售触发了我的亏欠还债感,她主动要求关注我的公众号,还满口说着“谢谢”,这其实是在帮我的忙,让我离目标更近了一步,而且无形中提高了我的自我认可度。
所以当她对我提出这个小小的要求时,我无法拒绝,还得假装非常开心的答应她的要求,以回报她当初带给我的幸福感。
《影响力》中给的解释是:当他人给予我们小恩小惠时,足以触发我们的亏欠感。而带着亏欠感生活是很不舒服的,因为人类具有社会属性,当只接受而不试图回报他人时,会受到社会群体的不欢迎。
这一点也让我对这个世界的运作规律有了进一步的认知:当我们主动去帮助别人时,其实获益最大的是我们自己。
二
记得五年之前,自己还是一名小小的助教,只是给学生做一些简单的答疑工作,还要顺便销售付费课程。
那时的我没自信、没勇气、也没能力站在讲台上成为一名真正的讲师,但这是我当时的目标,我也相信总有一天我会成为一名优秀合格的托福教师。
但没想到,这个目标在短短一年之后就实现了,因为这次职业升级,我的收入翻了一倍,还登上了一个更大的平台,接触到了行业内非常优秀的人。
让我短期内硕果累累的,是整整一年我都在做一件事:讲免费的托福课,无私的帮助他人成长。
为了讲好每一堂免费课,我甚至会花好几天的时间去打磨,努力让自己的语言通俗易通,让来听课的学生觉得时间花的值,所以,我完全是当作付费课来准备的。
在这个过程中,看似是我在白白付出,他人在白白获益,但最终我也借助这些免费课程整合了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而且也收获了很多学生的好评和认可,其实我可能才是这个过程中的最大赢家。
正如白岩松在他的书中写道:“无私为大私——真正无私的时候,反而收获是最多的”。
白岩松说,他经常做一些公益活动,这时常常有人对他说:“感谢你的无私奉献”。
他回应道:“不,你理解错了,我做公益活动,其实拥有巨大的回报,尽管不是物质的。”
他说,人到了一定年纪,从事公益事业,往往能感受到自身的价值,获得内心的平静。这种平静对于中年人是奢侈品。
所以,当我们选择善良,无私地帮助他人的时候,其实最终成就的是我们自己。无一例外
就像一句话说的:“当我们伸手相助的那一刻,就已经获得了回报”。
三
近期,拜读了著名天使投资人李笑来的《财富自由之路》,深深觉得他是一个活的通透且极致聪明的人。
他在书中多次提到:“一个人的幸福感来自与这个世界的强链接”。
他也一直奉行这个理念来指导自己的实践,他致力于成为一个鼓励所有人的人。
因为看得别人好,并能随喜赞叹的人少之又少,而物以稀为贵,当你拥有了这个稀缺资源,谁会不喜欢你?谁会不想和你做朋友呢?
其实鼓励他人十分简单,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当看到有人在朋友圈晒优越感的时候,不管是秀恩爱,晒颜值,还是展示自己的成就,给他点个赞就够了。
但就是这么简单的事儿,也有很多人不愿意去做。
小小的鼓励,小小的认可,小小的赞美,都是一种利他行为。研究表明,在我们做出利他行为的同时,身体本身就释放了大量的激素,让我们更加幸福和平静。
所以,不够善良的人,其实是不够聪明的人,而足够善良的人其实是足够精明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