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锋
1.逃避虽然可耻,但是有用
由于当时严重违反了学校纪律,我理所当然的成为那所学校的怀典型了,因为建校以来还从来没有过这样严重的事件。并不是说我在上学期间翻围墙出校这件事有多严重,而是因为一件翻围墙的小事导致了一个更严重的后果。
如果我没有受伤,只是出去玩了一会儿,回学校后就算被发现了,最多会被简单批评教育一下这事就算过了,过后也不会有人提及,甚至都不会有人放在心上。
事实上学校里每天都有学生从学校里溜出校外去玩,毕竟大家都是被压抑的青少年,翻围墙这件事在大家心目中虽然是违反校规的,但实在是件无关痛痒的小事,也不足以吸引别人的眼球。
在青春年少的同学们眼里,根本比不上某个班男生又在追求某个班女生,某个班的女生最漂亮,某个班男生女生早恋被叫家长...等等话题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
因为我翻围墙这件小事导致了一个更严重的后果后,这件无关痛痒的小事就变成了足以惊动全校乃至全镇的大事了。于是我也从一个还算懂事听话的好学生,马上转变成了老师和同学口中的坏学生了。
关于我的事在学校里业很快流传开了,在流传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流言,我后来从堂弟和同学口中听到的版本有很多个,有流传我偷了学生钱跑路的、有流传带别的班女生出去过夜的、还有流传出去跟校外的流氓大哥混社会抢劫的.....,这样的版本还有很多。
每次听到这些流言时,痛恨得咬牙切齿,心里充满了无奈、委屈、气愤....每次都是含着眼泪听完的。我害怕听到这些流言,但每次单独跟他们在一起时又忍不住问。这也是我第一次认识到“比起事实的真相,公众更愿意相信流言”,尽管它不真实,但它更具有传播性和娱乐性。
我在之前的学校已经成了怀典型了,也没办法再回上学了,因为一旦返回之前的学校就读,我不得不面对别人异样的眼光,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我不确定能不能承担那种压力,或许可承受下来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证明自己,也许就破罐子破摔了,真的变成人们眼中口中的坏学生了。
至于究竟会变成什么样,我并不确定,长辈们也不确定,所以当时对我来说最好的选择就是选择一个新的环境重新开始。
在决定不回以前的学校读书之后,爸爸和叔叔们一直在商量着让我转到哪一所学校继续读书的问题。临近开学的一个月,爸爸通过各方联系,托人帮我转到当时县里教学质量最好的中学之一借读。至于他当时为什么要选择我后来借读的学校,现在不得而知了。
也许当时他并没有考虑太多,只是单纯的认为应该我去一所新的学校重新开始,这所学校教学质量要足够好,学校的管理要足够严格,这样才能避免我再走弯路。对我来说,只要不回以前的学校,不管去哪儿我都能接受,所以在得知他们帮我找的新学校后我也坦然接受了。这所新的学校对我来说是新的起点,对他来说也是一份新的希望。
距离开学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月的时间,但由于有了种种期待,那一个月的假期变得特别漫长。在等待开学的那段时间里,我经常幻想着开学以后的即将面临的新环境和新同学。期待着怎么通过努力学习来证明自己,帮自己抹去身上坏孩子的标签,这也成了当时我对生活唯一的期待了,因为这个标签就像污垢一样粘在我身上一年多了,每次看到它都对它无比嫌弃,但却一直被办法擦掉它。
临近开学的前一天,那晚我激动得彻夜没有睡着,但这次失眠是幸福的,我并不觉得像之前失眠那样煎熬,反而觉得那晚的夜太短了。
2.只有同一类才会相互计较
等开学那天,父亲送我去新学校的时候,坐在车上的时候内心无比激动,只期望车能开快一点,再开快一点,很希望能够马上看到新学校。当踏入新学校的那一瞬间,就像一个迷失了很久的人,突然找到了方向,内心惊喜无比,因为眼前那片建筑,对我来说不仅是新的开始,它还寄托着我的希望。
父亲帮我办理好入学手续后就匆忙赶回昆明了,临行前没有说多余的话,只是简单的叮嘱了我已经“好好读书”。
父亲一直都是是个传统的中国男性形象,略有木讷,不善舞表达感情,并不会对孩子流露出父爱这样的情感,但并不是对孩子没有父爱,这需要用心体察才能发觉,对一个孩子的父爱更多的是表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的照顾中。
父亲离开学校后,我回到了自己的宿舍,虽然看着同一宿舍的舍友坐在一起聊天,内心充满了惊喜,虽然内心也想主动跟他们打招呼并自我介绍一下,希望能尽快融入他们的小团体,但我发现自己内心好像跟以前不太一样了,话到嘴边了还是说不出口。
我站在床边踌躇了一会儿就一个人开宿舍去操场上了,绕着学校的操场走了几圈后,找了个树荫下坐着看同学打篮球了,但也只能看着,因为害怕上场会让我的双腿再次受伤,所以能羡慕别人可以这样无所顾忌的运动,肆意挥洒汗水。父亲帮我办理入学手续的时候,已经帮我请了假,和班主任说明了我的腿上,所以我不用像其他同学一样每天上早操,我也很高兴父亲能替我处处考虑周全。
虽然我已经能正常走路了,但比起其他同学,走路还是慢很多,经常跟他们走一起的时候跟不上他们的脚步,所以对自己能不能上早操这件事还是没有信心。但入学以后一个月都没上早操之后,感觉有的同学有疑问了,他们疑问的是我看起来像个正常人,为什么我可以搞特例,而他们每天都必须要求出勤,而我又愿意跟他们解释事情的原委。
所以思虑再三,还是跟其他同学一起正常去跑步吧。我努力保持低调,不道事情原委,小心翼翼的掩藏自己的身份不被暴露。记得第一次跑步,没想到卧床一年后跑步对我来说比我想象的更艰难,我排在班级的中间位置,没想到刚起步一会儿就跟不上其他同学的脚步,被他们远远的甩在身后了,等他们围着操场跑完四圈后,我才艰难的跑完了一圈。
但学校要求的是学生出操必须跑完四圈,所以我只能等着别人跑完步后继续慢慢的跑完剩下的三圈。
因为跑得慢,中途挡住了班上一个同学,同学很生气并且很大声的说“跑不动做旁边哭吧,别挡着爷爷的路了”,听到这话,瞬间感觉自己被羞辱了,要是在之前听到有人这样羞辱自己,我肯定会把他拉过来教训一顿,给他上上政治课,警告下他随便招惹别人是要付出代价的,以前我虽然不会像这样去为难别人,但遇到任何人这样为难自己,断然是无法忍受的。
但感到惊讶的是,当时只是转过头看了他一眼,发现我确实挡住他了,并没有因为他说的话生气,看着他感觉他更像一个还没长大的小孩子,然后向他道了句歉后就走到操场内圈一个人跑步了。人往往只会和自己想同的同一类人才会相互计较嘛,我也意识到自己跟以前不一样了。
3.并不是所有的努力都能得到赞扬
如果说在之前的学校里校园环境只是压抑,那在新学校的校园环境就是折磨了,有个一数字可以充分说明一切,当时我入学的时候班上有123个学生,等到毕业中考的时候就只剩下64个参加中考了。
上课的时候老师(男),常见的上课方式是拿着竹棍,讲完一个知识点后就会在黑板上出题让学生练习,从一组到四组点名让学生到黑板上做题,而最常被叫上讲台做题的往往是学习成绩中下等的学生。如果做错了,常见的方式就是挨揍,每节课循环往复。
往往一个月下来,讲台上的竹棍都被大学生打断了,然后等放月假的时候又会让班上的同学带去新的竹棍。
由于初二入学的人太多了,对于刚入学去的新生还没有经过考试,老师也分辨不出哪些是学习好哪些是学习差的学生,只好通过这种方式考验学生的基础,筛选出一部分学习好的或者将来有可能变好的人,如果忍受不了这种考验只能退学或者降级。
由于我已经休学一年了,再加上之前初一的时候主要心思也没在学习上,基础很差。等入学直接读初二的时候,老师上课的时候根本听不懂讲课的内容,更糟心的是等我重新读初二以后当年的教材改编了,所以相当于初一的很多基础知识都没学过。
刚入学的时候我经常会被叫到讲台做题,如果不会做的话,要么被罚站,要么就会被挨揍。经过了这样这样难熬的一个月后,也慢慢适应了学校的环境了,虽然还是很厌恶这种教学风格,但我也不能直接退学不读了,如果是这样,那还怎么证明自己呢?
想着不管教学环境如何,但自己还是得好好努力学习,由于上课时间排的很满,再加上课外作业很多,只能等放学的时候和下晚自习的时候,呆在教室里补充以前的知识和巩固新学的知识。
但还是感觉时间不够,于是趁放月假后,从校外的商场买了一个可以充电的手电筒,等晚上睡觉前躲在被子里再继续学习,就这样坚持了一个学期后成绩也慢慢不上来了。
成绩补上来后再还是会被老师叫去讲台上做题,但每次都能做对,后来也没再被挨揍过了。为了能让成绩再提升一点,除了老师课余布置的练习题外,我还会额外买练习册自己做。还记得有一次期中考试的数学题目特别难。
因为试卷上的题型之前是在自己买的练习册上做过类似的题型,那次数学成绩考了一个很好的分数。
等老师发试卷的时候心里充满了期待,以为会被表扬,但没想到首先被问的问题是“你抄了谁的试卷?”听到这句话,内心充满了失落和委屈,我默默拿着试卷回到了自己的座位,虽然考了高分,但内心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虽然委屈,但也只能忍着委屈继续学习,因为当时的目标是抹掉自己“坏孩子”的标签,这个希望是当时所有努力的动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