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老师新教育知行合一308:
教学一得
今天给学生讲《跳水》一课。发现托尔斯泰写得特别有趣。文章的核心事件是跳水,跳水的前提是危险,危险产生的因素是小孩儿被激怒,小孩儿被激怒的因素是取乐。
在全文中,小孩儿的感情变化一脉相承,开始是开心的笑起来,然后哭笑不得,第三是气得脸都红了,第四是气极了,第五是两腿颤抖,第六是胆战心惊。水手的感情变化也是非常鲜明的,第一是哈哈大笑,第二是又大笑,第三是笑得更欢了,第四是吓呆了。
还有情节的线索,猴子的变化,第一是钻来钻去,带模仿人的动作,第2次抢了小孩的帽子,第3次是咬帽子撕帽子,第4次做鬼脸爬桅杆的顶端,第五挂把帽子挂在横木的顶端。
还有小孩儿的行动作为线索。
4条线索应该以小孩儿的整个感情变化为主要的线索。再辅佐以猴子的行动,小孩的行动和水手的感情变化。一条主线,三条次线。
在这样一个线索系统的编织下,整篇文章显得极其有规律,井井有条。
前面田忌赛马一文的线索也是十分清晰,讲三次赛马,还有田忌的三个表情变化。
这就是经常提到的线索吧,以前经常碰到线索这个词,但是从来没有深刻的理解过,今天讲了托尔斯泰的文章,体会到了线索的妙处。线索和以前讲的前后照应非常相似。线索往往是围绕一个感情,一件事,一个物品,产后变化,构成一个线索。它是不变与变化的结合体。
有了线索,整篇文章显得结构十分完整。整体感十分强,层次十分清楚。线索这个词觉得不够准确。表现不出一环一环的这样的意思,用文章的链条更为恰当。一个是整体感特别强,第2个是层次感特别强。线索的特点,它肯定最少有三环至五环到六环以上构成才能称其为线索。跳水这篇课文理清了文章的主要线索和次要线索,几乎能把这篇文章背诵下来了。文章的整体和各个层次如在眼前。文章的中心主题也表现得十分清楚。线索可谓是文章的核心,文章的生发地。线索与文章的整体紧密相关,又与文章的各个细节紧密相连,就好像中医讲的人体的经络一样。
线索不仅是写文章的方法,也是阅读文章的方法,还是背书的好方法。抓住了线索,一切都迎刃而解。
然后又由这篇文章翻到了以前的所有文章,线索是文章的一个基本规律,任何一篇文章都要有一条主线索和几条副线索。
网上求证
晚上又在网上查询了有关线索的知识,了解到线索的概念是文章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认为线索有6种,时间线索,空间线索,人物线索,事件线索,事物线索,感情线索。这种说法应该概括的比较全面,像刚才找到的这两点,它实质上是一个感情线索和事情线索。
找线索的方法常在题目开头和结尾,还有反复出现的地方,比如说这篇课文有些相同的相关的句子反复前后出现,这就是一条线索。
这里讲的线索与以前的有些内容是重复的,以前讲事情的文章,顺序和结构,比如说这个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的发展顺序等等,还有这个概括与并列的结构。这二者实际上是重复的,用线索要比用顺序和结构更为准确,顺序和结构是一种空间上的描述,但是线索它既是一种空间上的描述,又是一种时间上的描述,是一种时空结合的二维描述,水平更高一些。很明显啊,提到顺序和结构只能帮助学生简单的划分段落,除了这个没有太大的作用。但是线索不一样,它不仅能够起到划分文章结构的作用,而且还能起到理解文章中心,理清事物变化逻辑关系等等重要的作用。线索就是中心,线索就是思想,线索就是描写,所以顺序和结构与线索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今天能够偶然悟到线索,是不断的朝着目标努力,是天然的馈赠。
实质上题目开头结尾也是文章的一个线索,比如说这篇文章讲跳水题目是跳水,结尾是跳水,这就是一个线索。为什么跳水是因为危险,为什么有危险是因为他在取乐。这就一气呵成了。
讲田忌赛马,什么是赛马,为什么赛马,怎样赛马?
线索具有重大的意义,首先要教给学生抓住线索理解文章的方法。最起码第1条要教会学生抓主要线索的方法。然后再教学生在各层次中抓住次要线索的方法。利用开头结尾题目抓线索的方法。比如说,这篇课文上去抓住主要人物,这也是一个重要的线索。
他提到的6类线索在跳水这篇文章中全部都有。时间的线索,这点反而特别重要,特别是在船长拿着枪逼他的孩子跳水的时候,这里面的时间分秒必争很重要。空间方位的变化也是十分清晰的,从甲板上到桅杆上到第1个横木,最高的横木,横木的一端,桅杆的顶端这几个方位变换是必须搞清楚的,还有大海这个方位必须要搞清楚。人物的线索,水手猴子船长小孩子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要理清楚。其中最重要的人物是这个小孩子。事物的线索就是帽子,帽子的变化在这里起了很大的重要性。事情的线索就是跳水。感情的线索前面已经分析过了。
实质上任何一篇文章都有这6个方面的线索,把6个方面的线索搞清楚了,这篇文章也就搞清楚了。这是一个阅读的方法。特别是线索的一个特点,它的层次的丰富性,最少有三个以上到4个,5个甚至更多,然后就是它的变和不变形。这一点和以前提到的事情发展顺序起因经过结果是不一样的,以前提到时间顺序的时候可能是,只是找到几个时间,而没有看到他们之间的一连串的变化。所以线索的重点在于变与不变,在于环节的丰富性。
过去实际上我们上课的时候这6个方面都要搞,比如说我们拿到一篇文章,肯定要看它的人物事件,时间地点,体会到的感情。找到其中主要的物品。但是没有这样去看,没有以一连串的,没有把这个作为线索去看。
写文章就要安排文章的线索。一篇文章的主线安排好,各段落的次要线索安排好,基本上文章已经一气呵成了。所谓文脉是也。
拓展延伸
不仅文章有一个线索,还代表着一种高级的思维的形式。线索的链条好像因果的链条一样昭示着事物的哲学规律,事物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如果用矛盾论来看的话,事物的变化是怎样进行的,是两个方面的矛盾不断的产生推进来发展的,所以线索绝不会有一条,孤阴不生,孤阳不长。如跳水这篇课文,孩子的变化是一个线索,那么与它相对应的另一个线索是什么呢?是水手和猴子,他们实际上是一体的,这样一个线索,两条线索互相促进推动文章的发展,任何一篇文章都是这样,不可能只有单独一条线索。线索符合辩证的思维方法,任何事物都是沿着一定的因果链条,不断由矛盾双方不断的推动向前发展的。
线索在思维的形式中又叫思路,思维的深入就是按照线索的形式,不断地深入学习的。在课堂上以线索的形式安排教学的流程,会发现非常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学生的思维被充分的在非常高级的训练形式上训练到了。
线索是一种哲学,线索是一种思维训练的高级形式。
线索,不仅是文章的一个规律,文章是生活的深刻反应。同样的道理,线索也广泛的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发展变化之中。
无论大事小事都是这样。在线索的指引下,我们能够理清某一件事的发展变化过程,不仅看到一方面的变化,还能看到与它相对应的另一方面的变化。还能看到它发展过程中各个阶段的表现形态。
托尔斯泰这篇文章在于他对生活的认识线索在生活中比在文章中更难以找到,所以在公安机关破案的时候,往往要经过十分艰苦的搜索取证,才能理出案件的整个线索。当一个作家面对实际的生活时,在生活的原生态下,他还要经过10倍于此文章的整理方好。
所以理清文章的线索容易做到,但是要理清生活中事物变化的线索就非常有难度了。
最常见的是两个学生闹矛盾,发生了纠纷,老师要处理,他们说了很多,怎样理清,这个线索是很重要的。
线索的作用不仅在于对已经发生的事情要理清线索,更在于对未来行动的规划要有行动的线索。
线索无疑是一种更为高级的思维形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