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的脉络通常表现在文章的取材、线索、顺序、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段落层次的关系等方法。
怎样理清文章思路呢?
首先,确定文章中心,围绕中心选材和组材。
阅读时也要分析文章中材料的选取和组织。这是把握文章脉络的重要方法。
朱自清《春》抒发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选材时作者抓住了江南春天新、美、健的特点,集中描绘了六幅画面:春醒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春》的脉络清晰明了。
接着理清线索。
线索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是贲穿于全文的脉络。《春》以“盼春”-“绘春”-“赞春”为线索来组织材料,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层次来布局谋篇。
鲁彦的《听潮》以大海景物变化为线索,描绘了三幅图画:海睡图、海醒图、海怒图,热情地讴歌了大海的雄壮气势和伟大力量,表达出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赞美大自然伟大力量的思想感情。
再接着注意理清内容顺序。
写景时有顺序,文章脉络才能清楚,便于读者把握。
老舍先生《济南的冬天》中抓住济南冬天“温情”的特点,按照有里到外的顺序描绘景物。先写城,然后写城外的山和水。写山景时,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文章思路清晰,处处渗透着对济南冬天的喜爱。
然后把握语句找“文眼”。
“文眼”是显示作者写作意图的词语或句子。是理清全文脉络的筋骨,是掌握文章各部分相互联系的关键。
阅读时,找出文中的总结句、概括句。就容易找出文眼了。
文眼往往是在全文的中心段出现,中心段有的在篇首,有的在篇中,有的在篇末。
文眼是作者感情在文中的凝聚点。
朱自清《春》,表现作者对春的喜爱、赞颂之情。作者这一心情,从篇首的“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句中稍微露出来。它是全篇的文眼。
最后,抓关键句子理清作者行文思路。使上下文连结,浑然一体。
朱自清《春》中关键优美句子,写出春天的情致和神韵。
1、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万物复苏,生动形象,充满美感。
2、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写初春的山、水和太阳,从大处落笔,勾勒出总的轮廓,引出下文细致的描绘。
3、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传神地写出简洁而富有质感的初春草的特点。
4、“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作者用生活化的,倍感亲切的比喻写进了春风的气韵神情。
5、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运用拟人、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得画出春天百花盛开的繁荣景象。
6、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的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作者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描绘出一幅宁静优美的水墨春雨图。,把春雨的魅力写得生动形象,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同时又用树叶、小草、人、房屋等衬托春雨带来了美好和安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