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一项新运动就是要用注意力协调全身的肌肉互相配合来组合一套以往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动作。初始练习最难的地方在于需要统筹全身——如何发力(腿臀腰如何配合)、如何转体、如何手脚配合还需要兼顾各个关节之间的角度。这需要耗费太多的意志力资源,所以运动绝对是一项脑力劳动!
![](https://img.haomeiwen.com/i4904926/0a8e8bc94a93431a.jpg)
年初的时候就将网球列入了今年的运动计划中,尝试自己打过一次,完全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网球的弹性大、速度快,姿势不准确便无法控制球的运动轨迹——结果就是网球全场乱飞,最后还伤了关节!
筹划已久的网球课在推迟了两周后,今天正式开启。这还是靠“关系”加塞才排到的场地。要不就春天这个季节,别说当天定场地,提前一周如果不是赶早排队也预约不上。对于学习网球,我的优势就是——白纸一张,直接学习标准的动作,省去了废除旧习惯的麻烦。
第一课主要目标:定位姿势、模仿动作、体验过程、琢磨细节
定位姿势模仿动作:照葫芦画瓢
握拍分了西方、东方、半西方三种握拍姿势,我使用最舒服的是东方握拍的方式。
教练先整体的演示了一下完整的动作,看了几遍后我开始照葫芦画瓢。教练一旁观看我的模仿动作,大概的判断一下我的协调性如何。
结论就是我肌肉容易紧张,动作过于僵硬。跟我最初学游泳时的毛病一样——肌肉老爱跟动作较劲。我猜想肌肉是不是跟人一样,面对未知的陌生的环境(动作)就不自觉的焦虑、紧张。那解决方案就明确了——多练,让未知变已知、让陌生变熟悉。
体验过程琢磨细节:拆分动作琢磨之间的顺序关系
有了一个整体的观察,教练将整体动作拆分——准备姿势、发力转体、击球角度以及收尾动作。模拟训练右侧来球的整体接球动作。
准备姿势:多数运动的准备姿势都类似(起码原理一样)——双脚与肩齐、膝盖微曲内扣、整体重心下移,右手握拍、左手辅助;脚后跟微微着地、受力点集中在前脚掌(脚的十指要抓地);随时移动准备接球。
转体流程:力从地起,右脚蹬地臀位升高,同时转腰左臂后撤扩胸带动右臂按轨迹移动击球。(要点:手臂的角度要控制、轻握球拍稍用力、击球手臂不发力全靠转体扩胸来带动)
击球角度:转体带动右臂至身体右侧,球拍侧边正好垂直地面,即为击球点;触球之后小臂立马内旋使球拍擦球(目的:让球旋转且保证反弹后的运动轨迹)
收尾动作:随着身体转动摆正后,球拍最后要落到后背的位置,右手背贴脸(拳心向外),手肘正对发球方;身体整体微微前倾(重心稍前移)。
教练也好师傅也罢,只是负责引路告诉我要领及注意事项,剩下的练习只能自己来。让肌肉慢慢熟悉这项运动的每个动作,形成肌肉记忆最后到本能反应。
每学习一项新的技能都是一个刻意练习的过程,之所以说是“刻意”练习,就是因为它需要调动我的注意力,全神贯注地完成。因此一定不会很轻松,也不会很顺利。所以要有耐心,要有耐心,要有耐心!
过程忘记用照片记录了,稍有遗憾,留给下次课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