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幸读到稻盛和夫的《活法》,用了二周的时间看完了它。这本书充满了哲学,不能用一目十行的方法来看,必须要精读。要精读到什么程度呢?这段时间你看完了一遍,隔段时间你在拿出来翻阅又会有新的感受,也会把看的不太精细的地方重新认知。一本好书必须翻阅不下十遍,当然前提是这本书即使反复翻阅十遍,也能领悟到新的知识。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看完了一遍我觉得我还不够参悟全书的道理。
毕竟这是稻盛和夫的半辈子经验之谈,活法说的不仅是个人,还包含整个人类和人类文明,甚至企业,国家。别看牵扯面这么大,稻盛和夫认为企业、国家、人类都不过是个人的集合体,在应具备的、理想的“活法”这一点上,没有任何差别。这样简单的一句话就贯穿了哲学的道理,很多事情的根基都是一样的。乍看很复杂的实物,不过是若干简单实物的组合。
这本书一共有五个章节,每个章节又细分为十几个小篇章。虽然是较深奥的哲学内容,但是看的时候不会觉得特别累和枯燥。它每一个小篇章二三页的阅读量,你可以选择你喜欢的任意一个篇章进去阅读,不会觉得不连贯,因为他每个篇章都有独特的思想。这就是这本书的一个阅读优点。
稻盛和夫对人生的分段:
人生分为三个阶段,如果寿命为80岁,第一个阶段20年,从诞生到独立迈步人生这个时期。第二个阶段从20岁至60岁的40年。是悉心钻研、奋发努力、为世人为社会做贡献的时期。第三个阶段,从60岁开始的20年,应该是为死亡(灵魂新的旅程)做准备的时期。如同从出生到踏入社会要花20年的准备时期一样。
稻盛和夫40年间总结的六项“精进”
无疑人生从20岁开始,要好好奋斗。确切的说是步入社会后要怎么去生存。20岁至40岁也是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发生变化与确立的过程。
稻盛和夫说在这样混乱的时代中,有一种压抑的气氛弥漫整个社会,因为许多人找不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迷失了人生的方向。
而我们要先说说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意义是:提升心性,磨炼灵魂。
所谓“现世”,是上苍赐予我们提升心性的一段时间,是上苍赐予我们磨炼灵魂的一个场所。人活着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就在于提升心性,磨炼灵魂。
灵魂磨炼在于你每一天的生活中,是否今天比昨天做得好好,明天又比今天做得好,每一天都付出真挚的努力,不懈的工作,扎实的行动,诚恳的修道。在这样的过程中就体现了我们人生的目的和价值。
稻盛和夫归纳出了“六项精进”作为磨炼心志,净化灵魂的方法。
一、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这一点就少有人做到,努力钻研比谁都刻苦。锲而不舍,持续不断,精益求精。
很多人觉得努力有什么用啊?我已经很努力了,可是还是没有成功。
而稻盛和夫有一个观点“心不唤物,物不至”,他把这作为自己坚定的信念。只有自己内心渴望的事情,才能将它呼唤到可能实现的射程之内。
一个人的一生,和他内心描绘的蓝图一样。愿望就是种子,为了在人生这个庭院里扎根、长茎、开花、结果,种子是一切的开始,是重要的因素。
愿望要达到强烈的程度,稻盛和夫以一句话表达的我毛骨悚然,记忆深刻。
促使你睡也想,醒也想,一天24小时不断的思考,透彻的思考。从头顶到脚底,全身充满了这种愿望,如果从身上的某处切开,流出来的不是血,而是这种“愿望”。抱着这样的愿望,聚精会神地、一心一意地、强烈而透彻的进行思考,这就是事业成功的原动力。
试问我自己有没有这样将愿望达到这种程度,没有,这接近“痴狂”的愿望就是我所缺失的。
稻盛和夫的人生也不是一开始就开挂的状态,他曾以为自己会因为是“肺结核家属”,而吐血而死。就再他度过这个难关后,他回校读书,第一志愿也没有上,而去了一所地方大学。毕业后却赶上朝鲜战争结束,国家经济不景气,自己没有背景和门路。
一系列的挫折挫败感,他的心也曾有过向坏处倾斜。因为自己练过空手道,有点本事,他竟想去参加黑社会,一度在闹市区的一家黑社会组织门前徘徊。
最终,还好在一位大学教授的帮助下,他进入了京都一家生产绝缘瓷瓶的工厂。就是现在的“京瓷”。
而那时候的京瓷,非常破旧而且面临倒闭,工资迟发,经营者一族还内斗不断。这样的环境下,同时进去的几位大学生每天牢骚不断,相继辞职,只剩稻盛和夫孤家寡人一个。
这个时候,他发现人是很奇怪的,一旦被逼入进退维谷的境地。反倒想开了轻松了,既然怨天尤人无济于事,不如就拼一把吧!
他把锅碗瓢盆都搬进了实验室,天天专心做实验。也不知过了多久,努力在他身上得到了回报。他研究了一种新型陶瓷材料,用在电视机上,那时候电视机还刚刚开始普及。
后来周围的人都对他刮目相看,他也第一次感受到了工作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他所获得的这一项成就,就是他后来创办京瓷公司的重要资本。
因为一个心态的改变,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机。恶性循环切断,良性循环开始。他明白一个真理,人的命运绝不是天定的,它不是在事先铺设好的轨道上运行的。根据我们的意志,命运既可以变好,也可以变坏。
以为到这里他就成功了,不!他也只是开创了通往成功的第一步,后来他给自己设立了一个又一个超出现有能力的高目标,竭尽全力在未来某一时刻完成这一个目标。
别人都不敢接,接不下来的项目,他硬着头皮接下,还保证一定行,而不是可能行吧!因为他们是刚起步的弱小企业,不这样做根本接不到订单。就是这样秉持着一个要把企业做好做大的坚定信念和他不怕困难积极的态度,使当时的很多“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眼睛可以眺望高空,双脚必须踏在地上。梦想、愿望再大,现实确实每天必须做好单纯、甚至枯燥的工作。在昨天的基础上前进一毫米、一厘米都要挥洒汗水,把横旦在面前的问题一个一个解决。
以稻盛和夫的人生经历来说,他所用的努力真的是不亚于任何人。
二、谦虚戒骄
“谦受益”是中国的古话,谦虚之心唤来幸福,还能净化灵魂。
人生在世,有时需要强调自我,坚持自己的主张。确实,对于凡人而言,要始终保持谦虚绝不是容易的事。
尽管稻盛先生强调谦虚,但有时候骄傲自大之心仍然让他有些趾高气扬。
他带领京瓷的发展速度之惊人,开发了多种新技术新产品,开拓了精密陶瓷的领悟。同时他的KDDI发展的也惊人惊叹,要知道这是他第二个涉足的并不是行家的领域,他又创造的一次奇迹。
当周围的人称赞他,吹捧他,聚会座上宾,去演讲,这些事似乎天经地义。
他也常常告诫自己要虚心,但久而久之,有时仍不免自我陶醉,心底冒出一股自满情绪。那样拼死努力的他,业绩辉煌,接受这样的礼遇不是理所当然吗?
但是偶尔志得意满的稻盛,在某种情况下又会猛然醒悟。立即检点反省自己。
他觉得他所具备的能力,所发挥的作用,并没有非他不可的必然性。至今所做的一切,别人也可取而代之。才能和功劳不应由个人独占,而应该用来为世人为社会谋利,这就是谦虚这一美德的本质所在。
长期在受到赞扬和崇拜的环境下,骄傲是被陶冶出来的,要想压下这股被涌上的骄傲,势必要做到轻描淡写,不能自满。只有自己沉下心来了,才能更好的进步。
三、天天反省
每天检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是不是自私自利,有没有卑怯的举止,自我反省,有错即改。
天天反省是为了磨炼心志而不可须叟忘却的实践,但它也是“率直之心”的产物。因为无论你主观上多么希望保持谦虚,但不知不觉中就会装出什么都懂,摆出自以为了不起的臭架子。这就是人生常态。
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疏忽、失误,每当意识到这一类过错的时候,给自己一个认真反省的机会。只有坚持天天反省的人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心志。
稻盛和夫本身是信佛教的,他感谢的时候会说:“南无,南无,谢谢!”他认为无论是遇到困难还是成功时,都要有一颗感谢的心。困难有什么感谢的?感谢自己好歹还活着,就冲这一点。困难来了,那是成长的机会,应该感谢。而好运更应该感谢了。
而他反省的时候则会说:“神啊,对不起!”“神啊,我刚才的态度错了,请原谅我。”反省的时候大声说出来,像个小孩一样承认自己的错误。他会选择在只有他一个人的时候将反省的话说出来,以免别人以为他神经不正常。第二天再以谦虚的姿态重新开始。
看看稻盛先生的这两句口头禅,这就是他规范自我的单纯明快的指针。
反省是每天必须做的事,每天都认识下自己,与自己的心对话。我们今天有没有好好努力工作,有没有做到做为人应该做的正确的事,做一个正确的人。这一点也不多此一举,很有必要。
四、活着就要感谢
在反省那就已经说到稻盛的感谢口头禅,这就是他感谢的一种信仰。
现在这个时代物质富裕,可是人心贫乏、精神空虚。这个矛盾越来越突出。进入物质时代,对“知足心”、“感谢心”需要重新审视。
对人生对工作,尽可能做到诚实。不马虎,不偷懒,拼命地工作,认真地生活。感谢的心与感恩也是有联系的,甚至有相通的感受。稻盛和夫诚实,勤勤恳恳的做事业,“感谢之心”就像地下水一样。滋润着他的道德观的根基。无论好事坏事,照样心存感谢,养成这种心态,才能坚守正道。
祸福如同交织的绳索——坏事好事交替发生,这就是我们的人生。
遇到灾难,你觉得自己倒霉。我说这是修行,也该感谢。
遇到好事,你觉得那是自己应该得的,理所应当。我却觉得这是你的幸运,更应该感谢。
进一步来说,感谢来自于满足,不满足不会产生感谢之心。
在生活中,得到相同的东西,有人不满足,有人却很满足。有人所得不多却很知足,有人无论得到多少,永不知足。有人老是忿忿不平,有人却总心满意足。
这是个精神层面问题,是一个心态问题。不管物质条件如何,只要具备感谢之心,就能品味满足的感觉。
做人请怀着一颗感谢的心,适当知足一点,率真一点。克制自己的“贪欲”之念,这样你的幸福感才会越来越强烈。
五、积善行、思利他
当初稻盛和夫参与通信事业,与NTT竞争像是蚂蚁与巨象之战,京瓷处于劣势。通信于他而言完全是未知领域,然而一想到国民降低费用的要求只能止于画饼充饥。在明知道自己如堂吉诃德,也要一试身手。
然而,在这也没有,那也缺乏的逆境之中,他的DDI通信公司在三家新介入企业中,却能业绩一路领先。这是为什么?
他只有一个答案,就是因为他们具备了为国民尽力的、毫无私心的动机。
他将这种精神激励员工,让这个心愿成为全体团队的心愿。都知道一个人做一件事很难,一群人做一件事那就力量无穷了。大家从内心渴望成功,拼命投入工作。这种精神感动了了代理店和客户,获得了广泛的成功。
DDI的成功,无非是“为世人为社会尽力”的愿望获得了上天的庇荫,证明了只要动机至善,事业就一定能够成功。
这是一个稻盛和夫“积善行,思利他”精神的成功经历,特别正能量。
当他的企业基础已经稳固,他发完年终奖金。会对员工提议,大家能否拿出奖金的一部分用于社会捐赠。全体员工拿出一点钱,公司再出同额的资金,捐献给过年买不起年糕的穷人。
这就是京瓷开展各项社会公益活动的开端。“为世人为社会尽力,是作为人最高贵的行为”全体员工实践利他的精神,从汗水的结晶中拿出一部分,不分多寡,用来与他人分享、为社会出力。
稻盛和夫和他的员工们回馈给社会的财富,社会也回馈给他财富,那就是他的京瓷迅猛发展,资产也水涨船高。
他明白这资产是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努力,他没有将它私有化,社会赐予的财富,可以说是社会暂时委托我保管的财产。必须回馈社会,为社会服务。
用利他精神赚来的钱,也要用利他精神花出去。
安德鲁.卡耐基先生也说过:“个人的财富应该用于社会公益。”
看到稻盛先生的这种利他精神我不禁感动,又是那么的有哲学。他既是慈善家,也是哲学家。
六、不要有感性的烦恼
不要老是忿忿不平,不要让忧愁支配自己的情绪,不要烦恼焦躁。为此,要全力以赴、全神贯注地投入工作,以免事后懊悔。
这一点我觉得是最难去把握的了,稻盛和夫也没有具体去说明。大概稻盛和夫作为一个哲学家像这样感性的烦恼比较少。他一心钻研事业的心达到的痴狂,所做的事非成功不可。他知道怎样去脚踏实地,努力奋进。感性的烦恼没有大到超越他工作的热情,工作中的他需要全神贯注,心无旁骛。他即使有感性的烦恼,也不会让它带到自己的工作之中。这也是人家事业成功的厉害之处。
对于普通人来说,工作中被情感困扰是常有的事情,因为我们常常把情感看的很重要。感情使人快乐使人忧愁,它会牵绊你的心你的思绪,使你无法专注。
再者,与工作的性质也有关,假如是身处每时每刻都忙碌奔走的情况下,自然也是会少情绪的干扰。说到底,不要让自己有空虚的时间、空闲的时间。即使有空闲的时间,也要想好怎样完善自己的工作,怎样让自己有所成长,有所进步。
因为想一些努力的事情,真的比想感情的烦恼要舒服许多。在工作中就扮演好工作中的角色,努力做到极致,无法替代。像第一条,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在感情里就扮演好感情的角色,无论在哪里做好一个经营者,不要让角色混乱。
别让情绪左右你的思想,思想应该由自己来控制。要知道你心中描绘怎样的蓝图,决定了你将度过怎样的人生。
六项精进说完了,有多少人能做到这六条。字面上看来平凡之极,但必须一点一滴去实践,融入每天的生活之中,不是把这些道理当成摆设,关键是在日常生活中的贯彻落实。
《活法》读后感稻盛和夫的人生方程式
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这三要素中“思维方式”是最重要的,可以说“思维方式”决定了人生的结果。“思维方式”有正负之分,可以从负100分到100分范围内打分。
因为三者是相乘的关系,如果能力强,热情高,但“思维方式”的方向错了,就产生负值。
那么正面的“思维方式”是什么呢?
总是积极向上,有建设性;有感恩的心;有协调性、善于与人共事;性格开朗、对事物持肯定态度;充满善意、有同情心、关爱心;勤奋;知足;不自私、不贪欲;等等。
这些看似老生常谈的,都是小学教室里贴的标语,是简单的伦理观、道德律。但我们不可忽视这个真理,不仅要用头脑去!理解,而且要让它们占据我们的心灵,变成我们的血肉。
稻盛和夫有一条最重要的做人准则,他的成功和每一次选择,都会用这条规范拿出来作为指针。那就是“将作为人应该做的正确的事情以正确的方式贯彻下去。”
作为人,何为正确?
父母教给小孩的简单质朴的做人道理,也就是人类自古以来倡导的伦理道德。
做人最基本的原则:不可说谎、不给人添乱、要正直、不贪心、不能只顾自己等等。
别看道理简单。他实则是人格的形成,是一种“哲学”。是简单的基准,又是一个很正确的原理,
稻盛和夫说要问他成功的理由,理由就是这一点,就是说才能或许有限,但拥有虽然单纯却非常有力的指针——追求做人的正确准则。
而人类科学技术构筑了高度的文明,享受了富裕的生活。这方面的成功,却导致了另一种结果,就是人们忘记了人的精神,人的心灵的重要性。从而引发出新的问题,例如破坏了地球环境。
这本来应该走向幸福的智慧被用错了方向,促使人类进步的的武器开始伤害人类自己。正如前述的“人生方程式”,如果我们忘记了努力去提升思维方式,那么其结果必将给地球带来巨大的灾难。
因此,追求正确的人生观,追求做人应有的姿态,已经不是我们个人的问题了。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态度。
树立作为人应该有的正确人生观,尽力贯彻到底,这才是人生的“王道”,它不仅能够指引我们每一个人走向成功和辉煌,而且可以给我们人类带来和平与幸福。
稻盛和夫的六项精进和人生方程式,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哲学。他没有说成功的方法,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我们脚踏实地,努力前进,做到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成功没有方法,只有每一天的努力劳动,努力朝梦想更近一步。今天比昨天做得好,明天又比今天做得好。每一天都付出真挚的努力,不懈的工作,扎实的行动,诚恳的修道,在这样的过程中就体现了我们人生的目的和价值。《活法》读后感
65岁的稻盛和夫皈依佛门
稻盛先生将释迦的“六菠罗蜜”铭刻于心
一、布施
简单来说本意是施舍,指人即使付出自我牺牲,也要为众人尽力。没有能力这样做,也要有这样一颗心。心中充满关爱他人的善念,人就能提升心性。
二、持戒
强调遵守戒律的重要性,控制好自己的言行,抑制“贪、瞋、痴”三毒的纠缠。不要贪心、猜忌、嫉妒、憎恨……抑制上述欲望和烦恼,就是持戒。
三、精进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全身贯注,全力以赴,就是要努力。做到“不亚于任何人”的程度。
四、忍辱
不屈服于苦难,忍得住痛楚。决不能被困难击垮,不能逃避,硬着头皮顶住,努力做好该做的事,这就能锻炼我们的意志,提升我们的人格。
五、禅定
浮躁的社会,紧张的工作,快速的节奏,在这样的氛围中,至少每天一次,静下心来,集中精神,直视自我。不必打坐,也不必冥想,腾出片刻功夫,静心养性。
六、智慧
实行上述布施、持戒、精进、忍辱、禅定五项修炼,就可以理解宇宙的“智慧”,就是达到开悟的境界。那时候就能够接近主宰天地自然的根本规律,即宇宙的真理。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稻盛和夫已经做到前面五项,至于第六项达到开悟的境界。他觉得想要提升心志的愿望以及付诸实行的过程,才是真正可贵的,就算到不了悟境,也能很好的磨炼心志。因为这顺应了佛陀的慈悲,符合宇宙的意志。
稻盛和夫的65岁至80岁,为死亡(灵魂新的旅程)做准备。他说:人死后肉体消亡,但灵魂永存不灭。我有此信仰,在我看来,现世的死亡,归根到底,无非是意味着灵魂开始新的旅程。
灵魂的内侧,隐藏着真我——纯净的、美好的、伴有佛性的、永世不灭之心。普通人磨炼心志达到真我的程度几乎是不可能的。
那么,应该怎样才能做好呢?
稻盛和夫说:“遵循发自真我及灵魂的理性与良心,把正确的伦理观、道德观注入心中,也就是遵照“为世人为社会尽力”的思维方式,把“知足”的生存方式铭刻于心,放弃无止境追求欲望的贪婪之念。”
稻盛和夫又通过一段通俗易懂的话来贯穿了开悟的道理,令我十分佩服。
与其追求开悟,不如运用理性和良心去磨砺心志。
而稻盛和夫说的这句话,就像不刻意去追求反而会适得其所的道理一样。为目标奋斗的过程比结果重要很多。这大概就是他想表达的开悟之根本。
根据稻盛和夫的人生三阶段,大致介绍了他的一些观点。还有许多其他观点都是很正的,值得去学习。但毕竟年龄经验有限,稻盛和夫的一些关于佛学与宇宙的哲学,我是没有参悟那么透的,总之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活法》这本书真的很有哲理,值得一看!
好了!稻盛先生,再见!谢谢您的《活法》,让我学到了这么多的哲学道理。我身感受益,一定会重复翻阅,精深品读。因为我相信,每读一次,都会有新的感悟!
《活法》读后感我是南风里的小野菊,爱写作,爱生活,人群中看到我的文章也是一种缘分,欢迎点评,共同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