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一中七五届高中同学聚会侧记)

北城的澜泊湾背靠气势壮观的五洲湖,前倚水面开阔、波光潋滟的祊河口,环境优雅静蔽。曲径幽深处,坐落着一家澜泊湾酒店,找寻它,你会颇费一番功夫。
正月十三这天,春节刚过,一切还都沉浸在节日的氛围里。我的中学同学年会相约在这家酒店。
上午,碧穹万里,阳光妩媚。金色的辉芒洒在身上,微感暖意,春天似乎真的绕身。
略费周折,方才觅到聚会的澜泊湾。碰巧,在大堂遇见三位烟民同学,正坐在沙发上吞云吐雾,想必是怕污染了室内空气,出来自觉革命。当然,也有可能是被女士们赶出来的。
晚到,自知理亏。走进餐厅,一路高声道歉,祈求原谅。但还是饱受垢议,遭众人痛恨,欲驱之!
无奈,心中内疚,只好绕场一周,逐一拜见,
自不量力,拉开一座位,挂包欲坐。邻座告知:此座主人暂离,片刻即回。四处张望,方知此位应是主位,非我所能拥有。猛然间,犹如醍醐灌顶,吾乃属旁支,遂灰溜溜寻靠门口一椅,老实坐下。心想何必又自寻烦恼?片刻心安。
一张巨大的圆桌,酷似人民大会堂的国宴,摆满了佳肴,像是没动多少。同学们相聚热闹的高潮已过去,气氛稍显平和。与邻座同学相聊方知,期间曾与班主任张斌老师进行过视频通话,同学们向老师献上了新春的祝福,老师很关心同学们,同时也问及了我。到的太晚,没能赶上,深感遗憾。因刚写了一篇关于印象中老师的文章,担心老师看后责备,又略感庆幸。
今年参加聚会的同学比往年多,几个在外地的得知消息也匆匆赶到。女同学辛丽艳一直工作在郯诚县。家也安在了那里。四十多年不见,容貌变化不大,口音却完全郯化了,真可谓入乡随俗。由此可见,“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唯一不变的该是同学们的友谊。
听同学们特别提到赵淑美同学。她近几年在北京带孩子的孩子,恰逢国家放开二胎的好政策,大的刚要长起来,小的又接上班,给孩子们当保母,个中滋味,唯有自己肚里有数,实属不易。可见,有些政策也会累人。尽管这样,她还是十分珍惜老同学们见面相聚的机会,急急忙忙地从皇城根儿赶来。
深厚的同学的情谊,使大家心系彼此。正如闵宜老师生前的寄语:“……不管你是高山还是小溪,不论你是大树还是小草,请永远记住我们是同学。”
相比不辞辛苦、风尘仆仆远道赶来的同学,我们身在本地同学的任何推辞理由都显得苍白无力了。
老师变老了,学者的风骨犹存;同学们的年龄也都大了,同窗的情谊尚在。看着壮硕的辛星那满头白发,望着书生玉林那无力的腿脚…… “恰同学少年”之感再也寻觅不到了,心中涌动着一股酸楚,眼前一片模糊。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伟人的诗句,在胸中翻腾。
岁月无情,人有情。同学们约定的年年聚会,延续、加深了相互之间的情谊;更增进了相互之间的信赖。
种种原因,我也曾产生过退场的念头。现在回想一下,不由的从内心深处感到羞愧和自责。
集体留影后,聚会在肖红和余会娟两位同学欢快的拉手舞中结束。
同学们,今年我们靠驳澜泊湾,相信生我养我的母亲河畔,会有更多更新的港湾,等待着我们来年春天再相会!
老同学们,珍重!
少华作于二零一九年正月
网友评论